據新華網報道,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17日晚間在寧德會見了馬英九一行。宋濤表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一家人,要共擔歷史大任,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定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一起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馬英九表示,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兩岸關系越緊張,理性務實的交流越珍貴。兩岸人民渴望和平、合作,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可以大步攜手向前,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臺灣(資料圖)
前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結束大陸行返回臺島,雖然他終于說出了“兩岸統一”,卻加了一個“和平民主”的前提,其親信蕭旭岑則進一步表示,所謂“民主”就是“按島內民眾意愿行事”。而對馬英九和蕭旭岑的說法,國臺辦主任宋濤指出,臺島的未來是全體中國人來決定,而不是局限于島內。顯然,大陸就是明確告訴馬英九,所謂“按島內民眾意愿行事”是偽命題。
日前,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隆重舉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大九學堂”臺灣青年首次出席該論壇,并與政協主席會面,引發了廣泛關注。在會上,雙方強調要通過“九二共識”框架下的對話與合作,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馬英九訪陸之旅是在臺島內“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之時開展,是對島內綠營責難的有力回擊,不僅是個人的交流活動,更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和示范效應,為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尤其馬英九仍持續主張“九二共識”,視其為兩岸恢復對話的政治基礎。若能透過此次訪陸重申其一貫立場,至少都有助于在兩岸之間保留政治對話的最低限度,特別在臺當局全面傾向美方,加深與中國大陸敵意的背景下,馬英九這條“和平路線”,看起來是能透過一次次的交流,證明這路線的存在價值,也提供臺灣民眾另一個選擇。
馬英九(資料圖)
馬英九此行最不尋常的地方,在于他完成了對民進黨當局全面封鎖兩岸交流的一次策略突圍,同時為緊張的臺海局勢注入了穩定”力量。賴清德對大陸的態度雖然有所緩和,但他頑固的臺獨”本性并未改變,因此島內輿論認為大家不必對賴清德抱有幻想,更不必聽信他的花言巧語。而馬英九帶著大九學堂的青年赴大陸交流,希望通過面對面的互動,促進兩岸民間更密切的交流,這種和平路線”是經過時間檢驗的,也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心愿的。
如果說馬英九是一直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話,那么洪奇昌就太不一樣了,此人曾是民進黨內“臺獨基本教義派”,一向反對反對兩岸三通,并主張“臺島自決”建立“獨立國家”。在結合日前臺網紅“館長”大陸一行,其實已然能夠說明,現如今除了臺當局上下,越來越多的島內人士,包括此前的深綠分子,都已經意識到兩岸必將統一,“臺獨”注定沒有好結果,所以紛紛開始加強與大陸各層面的交流了。
臺灣(資料圖)
當然,對兩岸局勢的后續發展,島內還是有很多人看得很清楚。此前,解放軍兩艘航母突破了“第二島鏈”,前民進黨“民代”郭正亮就指出,大陸很快就會擁有第三艘航母,這將讓兩岸“軍事形勢”被徹底改變。郭正亮指出,解放軍進入三航母時代后,將有一個航母戰斗群永久部署在臺島與“第二島鏈”核心區關島之間,徹底抹除美軍介入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