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長沙南門,死了一萬多個日本兵,活下來的,不再喊“八路”,喊“瘋子”。
預10師的背景與戰前準備
他們不是精銳,一開始沒人信。
預10師,1939年之前,是浙江和福建地方保安部隊拼湊出來的,穿著舊軍裝,打靶不超十環,兵怕拉練,官怕打仗。
冬季攻勢一仗下來,摔得稀爛,原師長蔣超雄,在軍部大樓里被罵了一上午,撤職。
方先覺
方先覺接手那天,天剛下完雪,他不說話,直接點名,抽調30多個基層軍官,說:“不是軍校的,滾。”
他清軍官,斷補給,練實彈,拆操場修掩體,頭一個月,死人了,訓練里炸藥沒埋好,炸飛兩個新兵的腿。
“誰他媽怕死,趁現在走。”方先覺在飯堂吼完,沒人動。連狗都嚇得不敢出聲。
接著,他拉來了三個德械顧問團退役軍官,穿黑呢制服,說話全靠翻譯。
先訓班長,再訓排長,一人帶十人,天天爬炮樓,翻鐵絲,躲手雷,十公里夜行軍,三次脫靴,負重五十斤,走不動,自己埋槍。
到了1941年底,預10師換裝完畢,軍帽正、皮靴亮,槍管擦得能照人,沒人笑,除了新兵全是老面孔。
長沙的命,靠這一師。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日軍主動發起的,時間點選得刁鉆:冬季,夜長,濕冷,槍膛易卡,火炮難推。
敵人是第3師團,“神速部隊”,南京淪陷就是他們沖的第一梯隊,殺人麻利,撤退從不亂。
國軍第十軍接防長沙,第10師是主力,方先覺帶隊,只守一個方向——南門。
防線怎么布?
三層,前線29團,主陣地;二線30團,硬骨頭;后備28團,不準動;動,就不是預備,是命根子。
葛先才,30團團長,黃埔八期出身,臉常年曬紅,說話只三個字:“殺不殺。”每次報告完,他就問這句。
葛先才
士兵背地里叫他“活閻王”,前面打仗,他敢沖,后面跑的,他真敢斃。
長沙南門,是個陷阱,三面高地,一面平地,日軍要進,得硬攻,可國軍要守,就得每一槍都命中。
戰役過程與關鍵節點
開戰凌晨兩點四十,先是轟炸,然后炮擊,長沙上空白成一片,像下雪。
第29團兩小時失守。
沒人能守住,日軍開路的是裝甲車和噴火器,緊接著一隊隊穿灰袍、綁護膝的突擊隊撲來。
他們不怕死,撲倒一個,還能起來第二個,子彈打完,連長拔了工兵鏟,鏟彎了,人才倒。
團部報告:“已退至二線。”方先覺臉不變,轉身,對警衛說:“把葛團長叫來。”
他沒等葛先才來,先叫了督戰隊,下了令:“凡后退者,斬。”
天快亮的時候,督戰隊在二線陣地處決了一人,營長,31歲,福建人,退下來說要“請示作戰方案”。
槍斃時一句沒說,只是看了一眼自己的靴子,沒綁好。
“不能讓弟兄白死。”葛先才說這話時,頭盔還粘著干血。
葛先才回去,集結敢死隊,38人,黃埔畢業,選的全是會用刺刀和炸藥的。
他讓人畫了個圖,長沙南門外有一條斷溝,日軍正在那處集結,他分了三組,從西側松林包抄,自己帶頭。
一個炸藥包七公斤,全身綁滿,臉上沒表情。
敢死隊下溝,遇敵,先炸后沖,二十分鐘,日軍后集區域火光沖天。
岳麓山炮兵聽見信號,十門山炮齊射,把整片山坡打成焦土,日軍支援車炸毀兩輛。
二線陣地守住了,葛先才回營帳,脫衣服,左臂一塊肉不見了,他說:“能喝酒不?”
當天夜里,日軍調第3師團剩余力量,再攻。
他們沒有退路,后方被第20集團軍切斷,彈藥開始短,空投失敗,三天沒補給。
方先覺跟參謀說:“第三師團吃不消了。”
參謀問:“萬一還有一攻?”
他沒回話,只是抬頭,看了一眼軍帽上已經發灰的徽章。
戰后晉升與榮譽
長沙戰后,日軍退得快,扔下尸體、器械、彈藥,還有整整兩車的白旗。
南門陣地,堆滿焦黑的尸體,29團剩58人,全靠葛先才帶上來的30團擋住了缺口。
方先覺沒有休息,他走完一圈防線,回軍部,脫下軍裝,抱在手里。
他知道,他升官了。
電令當天送到,第十軍軍長,由他接任。
沒人提慶功,他第一件事,是召集遺屬名單,每個陣亡官兵,按軍銜,撫恤款不得低于兩年餉銀,少一文,治罪。
葛先才呢?
方先覺只說了一句話:“預10師師長,該是他了。”
此人戰術狠,執行快,不講情面,軍令下,親自開槍,有人私下說他“像日本人”,他不反駁,只說:“他們是我們敵人,我比他們更狠。”
晉升電報下來那天,他沒接,他在陣地挖尸體,找自己帶的敢死隊。
方先覺
第28團副團長孫明瑾,在這場戰役中表現沉穩,指揮增援果斷,未失一槍一炮,會后被升為副師長,兼參謀長。
一年后,常德會戰,他犧牲在前線,被炮火擊中,整條腿沒了,依舊撐到部隊轉移完畢。
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別把我尸體留在陣地上,會爛。”
他們,沒留。
國民政府隨后授予第十軍“泰山軍”榮譽稱號,文件不長,只一句話:“其堅如磐石,動如雷霆。”
“泰山軍”的稱號從此寫入軍籍,每一個新兵報到,第一天要背這句話,背錯,不許發槍。
孫明瑾
預10師成為全軍訓練樣板,所用戰術、命令系統、交叉火力配合、三線防御布置,被編入《步兵進攻與防御》教材。
黃埔軍校第十期起,專門設置“長沙會戰”課程,葛先才那張布防圖,被學生抄了整整十年。
他們背的是陣法,但那些活著的官兵,背的是死過人的地名。
歷史評價與影響
長沙南門守住后,最震驚的不是國人,是日軍。
第3師團參謀長堀尾隆夫回國后向大本營匯報:“此敵非前敵,紀律鐵,戰力狠,部隊不退。”他用了一個詞,“不退”。
日軍內部資料記載:“預10師使用三線防御結合反突圍戰術,極大削弱我正面推進能力。”
他們承認,這是敗仗。
長沙會戰后,湘中一帶,民眾開始稱呼南門為“血門口”,尸體一度堆到街巷,長沙人用木板把尸體和水渠隔開。
不是為了怕臭,是怕流入井水。
方先覺之后說過一句話:“軍不成軍,法不成法,打什么仗?”
他靠軍法立威,靠紀律維持陣地,當督戰隊開槍時,有人說殘忍,可若不是那一槍,整線就垮。
歷史沒給他多少好話,他不是名將,也不愛講話,他只記得一個數字:長沙南門,打掉了3師團七個中隊,打空了他自己兩個團。
預10師后來的命運也沒好多少,衡陽保衛戰,打了47天,死傷過半,最終失守。
有人說,是預10師敗了,可日軍報告里,專門標注:“此敵甚勇。”
有時贏,不是為了勝,而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不是軟骨頭。
長沙會戰,是預10師最硬的一戰,后人很難理解。
為什么一支“預備役部隊”,能守住主力都守不住的口子?
不是訓練,不是裝備,是葛先才一句話:“要死,死陣地里。”
方先覺聽完,只回一句:“很好。”
結尾
長沙南門,現在是公園,有人遛狗,有人下棋,沒人知道腳下埋過多少人。
石碑上寫的是勝利,沒人寫過預10師的番號,也沒人寫方先覺、葛先才、孫明瑾。
他們不在名將譜里,不上教科書,也沒進紀念館。
但那年冬天,他們用三層陣地、38個敢死隊員、一個掩體打穿了第3師團的正面。
日軍撤退時,在地圖上畫了個圈,標著“極危險區域”。
圈的正中,寫著兩個字:“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