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與“雙百行動”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聚焦“惠來所需”,竭盡“廣食藥所能”,秉承“雙向奔赴,雙向賦能”的原則,充分發揮學校人才、智力、專業與科技支撐優勢,聯合惠來縣南藥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組培、育苗、種植技術推廣廣藿香規模化種植,為縣域特色產業注入科技動能。
科技支撐:組培技術破解種苗難題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雙百行動”駐惠來縣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聯合學校中藥學院團隊依托組培技術,攻克廣藿香規模化種植的種苗瓶頸。通過篩選優質母本,采用莖、葉組織無菌培養,實現種苗幾何級擴增,兩三個月即可產出數十萬株優質種苗。在惠來南藥產業園組培中心,一排排玻璃瓶中的嫩綠芽苗整齊生長,標志著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生產力。
“組織培養技術可確保種苗遺傳穩定性,大幅提高種植成活率。”學校返聘南藥種植專家莫小路教授介紹,該技術不僅解決傳統育苗周期長、病害多的問題,還為標準化種植奠定基礎。
此外,積極推進縣域創新基地布局設點工作,聯合縣科技局協商確定擬在惠來縣南藥產業園設立“南藥產業研究院”,2024年12月17日,與縣政府、華南理工簽訂了三方《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縣域創新基地科技合作協議》,這將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企業需求有效對接,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專家指導:莫小路教授全程護航
作為嶺南藥用植物資源研究專家,莫小路教授全程參與廣藿香種植規劃與技術指導。他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從培養基配制、滅菌接種到煉苗馴化,技術指導惠來縣南藥產業園盤活園區資產設備,手把手扶持其創建育苗組培中心,全過程技術支持縣域廣藿香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同時,針對惠來富硒土壤與南亞熱帶氣候特點,篩選高藥效品種,制定從種植到采收的全流程標準體系。
“廣藿香喜陰耐旱,需科學輪種保持地力。”莫小路教授強調,團隊還指導村民實施辣椒與廣藿香輪作,既恢復土壤肥力,又減少病蟲害。
種植成效:百畝基地激活村集體增收
服務隊深入調研、積極對接推廣縣域南藥規模化種植,在前詹鎮溝疏村廣藿香種植基地,100畝廣藿香種植項目于2024年10月啟動,預計2025年6月首茬采收。按訂單式種植模式,每畝純利潤達3000元,為村集體年增收超20萬元。此外,基地提供固定與臨時就業崗位,村民通過土地流轉與務工獲得雙重收益。65歲的吳桂春每月務工收入超5000元,60歲的吳如金日薪170元,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 相關案例分別被南方+、羊城晚報等媒體報道3次。
現代學徒制:助力本土重要人才培訓
服務隊積極發揮學校現代學徒制招生資源,聯合惠來縣南藥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中藥生產與加工”專業現代學徒制在惠來縣落地,首批招生滿額30人,并已于2024年10月入學培養。項目聚焦中藥材種植、炮制、質檢、流通等全產業鏈環節,通過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實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 這也標志著惠來縣本土化中藥技術人才培養邁入新階段,為惠來縣域南藥產業鏈升級提供堅實人才支撐,有效促進人才本土化留存,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
經過服務隊前期的努力,惠來縣已聯動前詹、隆江等11個鎮推廣廣藿香種植2000畝,形成“產業園+村集體+農戶”利益共享機制。“廣藿香不僅是藥材,更是鄉村振興的‘致富草’。”下一步,服務隊將持續發揮科技支撐與人才優勢,推動惠來南藥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邁進,以科技之力激活惠來南藥資源,書寫了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與“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輯:“和暢惠來”政務微信編輯部(編輯:池邊樹)
“和暢惠來”政務微信是中共惠來縣委宣傳部(惠來縣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推出的宣傳惠來、了解惠來的新窗口。“和暢惠來”堅持發布權威資訊,服務百姓民生,弘揚本土文化,彰顯惠來特色。
垂詢合作熱線:0663-6681035
聯系郵箱:HCHL336688@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