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九十年代的華語流行音樂,其中會被稱為“教父”,可以說是一手打造了當時華語流行音樂的模樣,影響力至今依然非常深遠的人,也許有且僅有一個:李宗盛。
作為唱片制作人,他是締造了無數經典唱片的“百萬制作人”;作為A&R,他是發掘提攜了周華健、辛曉琪、張信哲、梁靜茹、五月天等眾多巨星的伯樂;作為制琴師,他創立了華人自己的手工吉他品牌——“Lee Guitars”;作為歌手,他發明了無人不知的“李氏唱腔”,無數人被他演繹的歌曲所感動......
盡管以個人名義發行的專輯不算太多,但李宗盛所推出的每一張如今已是經典,為所有聽眾展示了當他站在幕前時的才華。
而他在滾石時期所發行的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李宗盛:1984-1989李宗盛作品集》,以及與盧冠廷合作的《我(們)就是這樣》三張專輯至今傳唱不衰,聆聽這些經典之作的時代回響,實體CD無疑是最具儀式感的方式。
《生命中的精靈》
1986
1986年,28歲的李宗盛于滾石唱片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據大哥自述,整張專輯都是為一個無緣的女子而作,故而,專輯里充滿了28歲的李宗盛對于愛情與人生最真切的思考。
彼時的李宗盛,已經制作出多張重量級的作品,然而,在創作個人專輯時,他仍然抱著不忘出處的謙卑。在北投老家瓦斯行的二樓,他用一把吉他寫下了所有動人的旋律和歌詞,使得這張專輯的質感并無錄音室里精心謀劃的“光滑”,而是如同一本私日記般,讓你直接聽到創作者的心聲。
這張專輯的編曲框架極為簡約,從而突出了李宗盛的歌詞和演唱,卻就此奠定了他標志性的風格,無論是《生命中的精靈》、《你像個孩子》里對白式的歌詞,《寂寞難耐》里的念唱唱法,都對后來華語樂壇的創作者和歌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此后評選的“中國臺灣百佳專輯”中,《生命中的精靈》高居第五位。
《李宗盛:1984-1989李宗盛作品集》
1989
1989年,對于李宗盛來說,是事業騰飛的一年。他為陳淑樺制作的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是中國臺灣唱片工業史上首張銷量破百萬的專輯,他也因此獲得“百萬制作人”的稱號,專輯里的主打歌《夢醒時分》,以及他在這一年為趙傳創作的《我終于失去了你》、《我是一只小小鳥》,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金曲。
這一年,李宗盛也發行了一張由自己演唱的作品集《1984-1989李宗盛作品集》,其中收錄了三首新歌《愛情少尉》《和自己賽跑的人》《我的未來,我的家,我的妻》,以及七首為他人創作的歌曲。
其中,《和自己賽跑的人》既是寫給好兄弟張培仁,也是寫給所有起初不被周圍的人看好,但通過努力闖出一片天的人;《愛情少尉》是一首有趣的情歌小品;而在《我的未來,我的家,我的妻》中,你能感受到彼時李宗盛在婚姻與蓬勃發展的事業間,難以權衡的矛盾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油麻菜籽》這首歌最初收錄于第一版的專輯中,但此后便因為版權問題,在再版的專輯里被《愛情有什么道理》所替換,并一度在市面上銷聲匿跡,但后來又再度重見天日,因此十分珍貴。
《我(們)就是這樣》
1993
來自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兩位創作大師的強強合作,是華語樂壇史上難得一見的兩人合作+國粵混搭專輯。
專輯的英文標題為“2X Man Life”,表明了這是一張完全從創作者的內心出發,不迎合市場的專輯,但并不妨礙這張專輯有著極為舒適的聽感以及貼近生活的表達,比如主打歌《如風往事》,就是兩位創作人述說經歷過人生各種挫折后,對于生活的感悟。
除了不朽金曲《再回首》的翻唱版本、李宗盛罕見粵語演繹的《舍不得你》外,這張專輯還收錄了李宗盛寫給女兒的兩首歌——《希望》、《遠行》,其中《希望》帶有對于下一代的美好祝福,《遠行》則預告了自己將暫別歌壇,前往異國修整身心的決定,這些作品反映了大哥人到中年時快樂與疲累交雜的心態。
從剖析青春的《生命中的精靈》,到定義時代的《1984-1989作品集》,再到沉淀人生的《我(們)就是這樣》,李宗盛用三張專輯完成了不同階段下情感的擴容。
而當音符從實體唱片的轉動中傳出,也許,我們會更加明白李宗盛的音樂對于時代的意義。
李宗盛三張經典專輯推介
掃碼珍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