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tài)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當十四枚單顆13噸重的鉆地彈連續(xù)砸向伊朗核設施山體時,美國不僅炸穿了巖石,更炸碎了國際秩序的基本規(guī)則。
2025年6月22日,七架B-2隱形轟炸機從密蘇里州起飛,經過37小時不間斷飛行抵達伊朗上空,向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投下14枚GBU-57巨型鉆地彈。
每顆炸彈重達13.6噸,相當于三頭非洲象的重量。
美國總統宣稱行動成功,所有戰(zhàn)機安全返回。但這場籌備了15年、代號“午夜鐵錘”的軍事行動,瞬間將中東推向了全面戰(zhàn)爭的邊緣。
十天后,在巴黎的一場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面對鏡頭發(fā)出嚴厲警告:美國悍然轟炸一個主權國家的核設施,已開創(chuàng)惡劣先例——“如果引發(fā)核災難,全世界將為此買單”。
福爾多核設施深藏在伊朗庫姆省的山脈之下,距離地面80至100米的深度讓它號稱“中東最堅固的地下堡壘”。為對付這類目標,美國專門研發(fā)了GBU-57鉆地彈,能穿透60米厚的混凝土層。
但美軍情報部門心知肚明:單枚炸彈奈何不了福爾多。于是他們采用了 “多彈連發(fā)”戰(zhàn)術——首枚炸彈炸開缺口,后續(xù)炸彈沿著同一路徑深入穿透。
12枚超級炸彈連續(xù)轟擊同一山體區(qū)域,爆炸震波甚至被地質監(jiān)測站記錄為人工地震。
王毅外長在事件發(fā)生不到兩周后公開表態(tài),直指問題核心:“先發(fā)制人的打擊明顯缺乏合法性”。他特別強調,伊朗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本就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更令人警醒的是王毅的災難預警:轟炸核設施一旦引發(fā)核泄漏,產生的放射性污染將跨越國界,讓全世界共同承受苦果。
這不是假設——福爾多存有高濃度六氟化鈾,一旦破壞可能轉化為劇毒氟化氫污染環(huán)境。
“午夜鐵錘”行動看似突然,實則醞釀已久。早在2009年,美國情報機構就發(fā)現了隱藏在伊朗山區(qū)中的福爾多核設施。當時面臨一個棘手難題:沒有任何現成武器能摧毀這個深埋地下的目標。
美軍聯合國防威脅削減局啟動了GBU-57研發(fā)項目。這種超級鉆地彈需要特殊戰(zhàn)機投送,只有B-2隱形轟炸機能勝任。
兩名美軍工程軍官為此秘密研究福爾多的地質結構十五年,從巖石成分到通風系統,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
政治環(huán)境的變化讓計劃多次調整。民主黨執(zhí)政時期傾向外交解決,而共和黨上臺則加速軍事準備。直到2025年6月,所有條件終于成熟。
執(zhí)行任務的飛行員面臨生理極限挑戰(zhàn)——連續(xù)飛行37小時。他們在駕駛艙用“貓砂袋”解決排泄問題,每小時飲水1升防止脫水。這種細節(jié)印證了此次打擊的精心策劃。
襲擊結束,美伊雙方對毀傷程度的說法天差地別。五角大樓宣稱三處核設施遭受 “毀滅性打擊”,尤其強調“福爾多已不存在”。
而伊朗原子能組織則輕描淡寫:核材料早已轉移,僅外圍設施受損。
商業(yè)衛(wèi)星圖像揭示了部分真相:福爾多山體表面出現六個明顯彈坑和局部坍塌,證明鉆地彈成功穿透了外層防護。但地下核心區(qū)域是否被毀?沒人能拿出確鑿證據。
美國防情報局內部評估泄露的信息令人驚訝:伊朗的濃縮鈾庫存未被摧毀,離心機基本完好,核計劃最多被推遲數月。這與官方宣傳的“徹底摧毀”相去甚遠。
伊朗的反應也耐人尋味。一方面宣布終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繼續(xù)推進核計劃;另一方面又通過卡塔爾與美國談判停火。
這種矛盾態(tài)度暗示其受損程度可能比承認的嚴重,但未到致命地步。
王毅在巴黎的發(fā)言超越了事件本身,直指當今國際關系的痛點:“如果僅由實力來判斷對錯,規(guī)則何在?公理何在?”。
他駁斥“先有實力后有和平”是赤裸裸的強權邏輯。實力帶不來真正和平,只會打開潘多拉盒子。當大國僅憑自身力量就決定他國生死,國際規(guī)則便形同虛設。
最令人警醒的是他對中小國家處境的描述:“難道它們只能被端上餐桌,任人宰割?”。這句話揭示了現行國際秩序中的殘酷現實——缺乏實力的國家在大國博弈中往往淪為犧牲品。
王毅同時肯定了伊朗最高領導人多次公開承諾不發(fā)展核武器的表態(tài)。這種基于信任的外交思路與美國的軍事解決方式形成鮮明對比。
美軍轟炸后不到48小時,伊朗的報復開始了。彈道導彈飛向卡塔爾烏代德美軍基地,胡塞武裝重啟紅海襲擊。雖然未造成重大傷亡,但傳遞的信號足夠清晰:中東火藥桶處于隨時爆炸的邊緣。
霍爾木茲海峽的陰影籠罩全球市場。這條狹窄水道承擔著全球28%的石油運輸,一旦被伊朗封鎖,國際油價可能飆升至每桶300美元。世界經濟將遭受重創(chuàng)。
更深遠的影響在核不擴散領域。若伊朗核設施真的被毀,德黑蘭可能徹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加速核武器研發(fā)。沙特、土耳其等國可能跟進啟動核計劃,引發(fā)中東核競賽。
中國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共同反對美國行動,批評其 “單邊軍事行動破壞全球核不擴散體系”。大國對抗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地下長城的警鐘
GBU-57鉆地彈的實戰(zhàn)應用,讓全球擁有地下設施的國家心頭一緊。中國著名的 “地下長城” 隧道總長超過5000公里,俄羅斯的莫斯科Metro-2地鐵系統和亞曼托山核指揮中心深達200米。
福爾多遇襲證明:鉆地彈技術已突破傳統防御極限。12枚連續(xù)打擊可能突破80-100米的防護深度。中俄的地下設施雖然更深且布局分散,但若未針對新型鉆地彈強化防御,同樣面臨風險。
技術反制成為當務之急。增加隧道深度、采用高強度復合材料、部署GPS干擾系統削弱鉆地彈制導精度——這些措施變得至關重要。
同時,加快核武庫現代化,確保二次打擊能力,才能形成有效威懾。
大國博弈的棋盤上,技術優(yōu)勢隨時可能改變游戲規(guī)則。當鉆地彈與隱形戰(zhàn)機組合出現,曾經固若金湯的地下堡壘也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安全系數。
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至今未能進入福爾多評估核污染風險。伊朗拒絕外部監(jiān)督,美國展示的只有炸彈穿透山體的視頻。
中東停火協議脆弱如紙,油價仍在動蕩中攀升。王毅那句警告在聯合國大廳回響——“如果引發(fā)核災難,全世界將為此買單”。
鉆地彈炸出的深坑終將被風沙掩埋,而國際規(guī)則被撕裂的傷口卻難以愈合。當實力取代公理成為判官,每個國家都在計算自己的地下設施該挖多深。
參考信源:王毅:惡劣!美國轟炸主權國家核設施威脅全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