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嘎拉村,桃花山莊。
雨棚下燈光閃爍、篝火旺盛。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這里匯聚,和當地村民一起,和著不時變換的漢、藏雙語音樂聲,或是有節奏地揮舞熒光棒,或是擺動身體跳鍋莊,輕松歡快的氛圍縈繞全場。而像這樣氣氛活躍的民族聯歡篝火晚會,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一個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全村群眾熱情地向五湖四海的人們敞開大門,用民族團結筑起幸福山鄉。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嘎拉村全體村民回信,囑咐大家要切實維護好民族團結,努力為建設繁榮穩固的祖國邊疆貢獻力量。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溫暖人心、飽含期許,讓我們備受激勵。"村黨支部書記邊巴如是說。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曾到嘎拉村看望慰問村民群眾。這些年來,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全村黨員群眾團結努力,在鄉村振興、交往交流交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發展成績。
邊巴說:"2024年9月,嘎拉村獲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我代表全村群眾到北京參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我授牌,這讓全村人都倍感自豪,我們一定會加倍珍惜,用情呵護好民族團結之花。"
在嘎拉村,每家每戶都是踐行民族團結的石榴籽。
走進村民次旦扎西家,櫥窗里的一張黑白全家福照片十分顯眼。這張照片見證了這個民族團結家庭的幸福延續。
次旦扎西的奶奶白瑪與來自安徽蕭縣的張勇興結為夫妻,此后家族孕育了3代人。幾十年來,全家人和睦融洽,生活越來越好。次旦扎西說:"民族團結、相親相愛是我們家的福。"
在村委會副主任尼瑪多吉家,一張2023年"全區首屆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演講比賽一等獎"的獎牌同樣放在醒目位置。
"我當時演講的主題就是民族團結。"尼瑪多吉輕輕拂拭牌匾說,"民族團結就是我們村發展的基石,只有多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來到村民次央家,幾位來自福建的游客坐在客廳里,她正在采摘院里的櫻桃,準備拿給客人品嘗。
她說:"這幾年,村里的外地游客越來越多。有些游客想到村民家里看一看,只要他們來,我們都會接待,大門隨時向他們敞開,每家每戶都會這樣做。"
作為遠近聞名的"桃花村",旅游業是嘎拉村的支柱產業,外地游客給村民帶來了致富機會。村民們心里都清楚,只有維護好民族團結,旅游業才能興旺發展。
7年前,嘎拉村為了豐富旅游配套項目,通過土地租賃的方式引入桃花山莊,經過多年經營,桃花山莊已經融入嘎拉村,成為318國道上的網紅打卡點。
山莊負責人胡偉說:"我們和村民相處融洽,游客參觀完村莊可以在這里品嘗特色藏香豬、牦牛肉美食,購買村民自家種的水果,一起參加篝火晚會,相互之間能拉動客流量,共同發展。"
"在旅游上,桃花山莊已經是村里的一分子了,大家相互關照、一同進步,連我們村民過去吃飯,山莊都會優惠呢。"村民次仁旺杰笑著說。
談起團結發展,邊巴也有話說。
"嘎拉村桃花園景區里的步道、觀景臺、洗手間等設施,都是來自廣東的援藏干部籌措資金建設的。他們對我們村的發展非常關注,傾注了很多心血,正是他們的幫助,才讓景區的設施更加完善,吸引了更多游客。"邊巴告訴記者,嘎拉村民族團結的事例體現在方方面面,村民的好日子是全國各族各界人士共同關心支持帶來的。
嘎拉村因團結而富,因團結而興。為了把團結發展的故事更好傳承下去、傳播出去,嘎拉村建立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用生動的照片、發展的實物,講述村史變遷、團結故事;持續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工程,讓全村大部分群眾都能講通用語言;建起民族團結廣場,在護坡石墻上懸掛宣傳民族團結的圖畫和標語;與駐地官兵開展聯建共建活動,和駐地企業共同開展黨日活動……一系列促進民族團結的舉措,讓這個小山村鋪就了幸福之路。
夕陽西下,陽光照在嘎拉村的宣傳標語上,一行紅色字體閃爍出光芒。這行字是:"嘎拉村,一個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