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究一個“落葉歸根”,早年外出打拼多風光,晚年都希望能榮歸故里,葬在養育成長的土地上。
比如蔣介石這樣敗退臺灣的人物也想著安葬在老家奉化溪口,為此不惜借厝也不愿下葬,他的兒子蔣經國亦如是。
可惜就算他們有心,他們的后代也無力,皆因接任的“臺獨分子”使壞,甚至還慫恿人朝他們的靈柩潑油漆。
蔣介石父子要是知道自己死后會這樣,還會堅持不統一嗎?
回家的愿望難成真
1975 年春天,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病房里,蔣介石抓著蔣經國的手直喘氣:"阿經,爸要是走了,靈柩先放慈湖...... 你得記著,溪口老家的祖墳,我走前還去磕過頭的。"
蔣經國低頭抹淚,沒吭聲 —— 他知道,老爺子心里那點念想,從 1949 年坐船逃到臺灣那天起,就沒斷過。
說起來也挺唏噓,1946 年蔣介石在南京紫金山挑墓地時,特意指著中山陵和明孝陵中間那塊地對部下說:"這兒好,風水跟咱奉化老家似的,以后我要跟孫先生做鄰居。"
哪成想三年后解放軍橫渡長江,他坐軍艦撤到臺灣時,還回頭朝大陸方向望了半天,跟身邊的侍衛長念叨:"暫避一時,總會回去的。"
到了臺灣,蔣介石最常干的事兒就是捧著奉化溪口的老照片發呆。
1962 年那天,他帶著蔣經國到桃園大溪鎮視察,車剛拐進慈湖山谷,他突然拍著車窗喊停:"等等!這山形水勢,跟溪口武嶺門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隨從趕緊翻出照片比對,還真像 —— 遠處青山層層疊疊,近處溪水繞著農田,連村口那棵老樟樹都長得差不多。
蔣介石當場就決定:"在這兒蓋行館,以后想老家了就來住。"
后來這慈湖行館成了他的 "鄉愁據點",據老侍衛回憶,他每次來都要站在陽臺上看半天山水,有次還對著空氣念叨:"娘,兒子又想您了,等打回去,一定給您重修墳塋。"
誰能想到,1975 年蔣介石去世后,靈柩就真的停在了這棟樓里,一停就是半個世紀。
防腐藥水的味道混著老木頭的潮氣,棺材上蓋著的青天白日旗都泛了黃,可回家的事兒,卻越來越沒譜。
蔣經國接了班,起初還想著 "反攻大陸",可 80 年代兩岸剛通郵,他就偷偷派了密使去北京。
1988 年他臨終前,把兒子蔣孝勇叫到床邊:"我跟你爺爺一樣,靈柩先放大溪,什么時候能回大陸,什么時候再下葬。"
這話剛說完沒幾天,他就咽了氣,靈柩跟他爹的隔著一公里,倆棺材就這么在臺灣的山里頭 "相望",成了全島最特殊的 "政治景觀"。
2018 年 3 月那天,桃園慈湖陵寢的衛兵正打瞌睡,突然聽見 "哐當" 一聲響。
跑過去一看,三個穿綠 T 恤的小年輕正拎著紅油漆桶往蔣介石靈柩上潑,邊潑還邊喊:"老蔣滾出臺灣!"
油漆順著棺材縫往下流,把 "蔣公之柩" 四個字糊得通紅。
更氣人的是,警察來了就把人帶走問了幾句話,第二天就放了。
這事兒要擱普通老百姓,早按損壞公物罪抓起來了,可就因為他們喊著 "臺獨" 口號,居然連拘留都沒有。
這事兒傳到蔣家后人耳朵里,只有蔣萬安站出來說了句 "太不像話",可他話音剛落,就有綠營媒體罵他 "想靠祖宗博眼球"。
其實蔣家后代早沒了當年的風光 —— 蔣經國臨終前留了遺囑,不許子孫參政。
現在第四代里,除了蔣萬安在臺北當市議員,其他人要么在美國教書,要么在臺灣做小生意,誰也不想沾這攤渾水。
說起來最積極的還是蔣孝勇,1996 年他查出癌癥,拖著病體偷偷跑回大陸,在奉化溪口對著爺爺奶奶的墳頭哭了一場。
當地政府接待他時說:"只要臺灣方面同意,蔣家祖墳我們早就修繕好了,靈柩回來隨時能安葬。"
他回臺灣就找當局領導人談,結果當局領導人把桌子一拍:"遷靈?這不是向大陸投降嗎?不行!"
蔣孝勇氣得直發抖,可人家是臺灣地區領導人,他一個退了休的商人能有啥辦法?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臨死前還跟兒子說:"這事兒...... 難啊。"
現在兩蔣陵寢啥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 屋頂漏雨,墻皮掉得一塊一塊的,衛兵從最早的一個連減到現在只剩倆老頭看門。
有游客去參觀,指著靈柩問導游:"這倆棺材咋還不埋?"
導游就隨便應付兩句:"政治問題嘛,說不清。"
更離譜的是,民進黨當局前兩年把陵寢改成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門口立滿了拆下來的蔣介石銅像,跟廢品回收站似的,棺材旁邊還擺著游客扔的硬幣,要多寒磣有多寒磣。
回家路漫漫,得等兩岸團圓時
有人問了,大陸這邊啥態度?其實早有說法 ——2005 年連戰訪問大陸時,大陸方面就跟他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蔣公想回家,我們理解。"
奉化溪口的蔣氏故居這些年修得好好的,祖墳也專人打理,就等著有那么一天。
可問題是,臺灣現在民進黨當家,他們眼里兩蔣就是 "外來統治者",別說遷靈了,恨不得把跟蔣家有關的東西全砸了。
先是拆了全島 900 多座蔣介石銅像,又把教科書里 "中國歷史" 改成 "東亞歷史";2016 年蔡英文一上臺就停了兩蔣陵寢的維護經費,還說 "這是蔣家私事,不該用公帑"。
現在慈湖陵寢連電費都快交不起了,晚上黑燈瞎火的,棺材就擺在空蕩蕩的大廳里,要多凄涼有多凄涼。
蔣家后人里,現在也就蔣方智怡還偶爾提提遷靈的事兒。
2020 年她接受采訪時說:"爺爺和父親的遺愿不能忘,但現在臺灣社會太綠了,我們說了也不算。"
這話倒是實話 —— 你想啊,連蔣介石的親孫子蔣孝勇當年都碰了一鼻子灰,現在這幫遠離政壇的后代,又能做什么呢?
說到底,這事兒難就難在兩岸還沒統一。要是哪天臺灣回來了,兩蔣靈柩遷回溪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可現在 "臺獨" 鬧得兇,別說遷靈了,就連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都得偷偷摸摸的。
你看那兩口停在臺灣的棺材,其實就是兩岸關系的一面鏡子 —— 什么時候鏡子里能映出團圓的景象,什么時候他們才能真正入土為安。
現在再去慈湖陵寢,門口的牌子寫著 "免費參觀",可進去的人大多是看新鮮。
有大陸游客指著棺材嘆氣:"唉,落葉沒歸根,挺慘的。"
也有臺灣年輕人拍照發朋友圈:"打卡老蔣棺材,笑死。"
可不管是嘆惜還是嘲笑,這兩口棺材就這么擺著,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 —— 結的這頭是鄉愁,那頭是現實,中間隔著的,是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和兩岸的聚散離合。
參考信息:
中國新聞網:蔣介石靈柩遭潑漆案嫌犯交保 臺網友對輕處罰表不滿-2018-03-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