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說,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分配不公,那到底怎么分才公平呢?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清楚。
說到初次分配,這是財富分蛋糕的第一步。簡單來講,一個國家內部有三種主體參與分錢,分別是個人、企業和國家。個人拿工資,企業賺利潤,國家收稅收。
在21世紀,中國老百姓的收入占比呈現先降后升的態勢。2000年左右掉到低谷,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國家首次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此后一路上漲,到2022年比重升到了62.79%,差不多回到了2000年的水平,但這還遠遠不夠。發達國家的標準是70%,咱們還差一大截。
更糟糕的是,2008年后,雖然收入占比提高了,但是工資占個人可支配收入的份額卻在快速下滑。說白了,真正賺到錢的是那些擁有大量房產的房東和手握巨額資金的資本家,靠工資的打工人反而更艱難了。
這兩年,政府一直強調要提高勞動報酬,也就是漲工資,可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政府在初次分配中能做的很有限,主要就是調高最低工資標準線,但這對大多數人作用不大,因為工資高低主要靠工會和企業博弈。在中國,工會作用有限,指望不上。
怎么才能讓打工人真正漲工資呢?
關鍵是把政府的利益和打工人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地方政府現在主要靠土地收入和企業稅賺錢,這和普通老百姓關系不大。要是改成以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為主,地方稅直接與個人消費掛鉤,政府就會主動幫你漲工資了,因為利益綁定了,動力也就有了。當然,也有其他方案,比如工會改革,但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所以,初次分配的核心是稅收制度大改,讓地方切實為人民服務。
接下來講二次分配,也就是政府收完稅之后再進行分配。像養老金、醫保、教育等都屬于財政政策范疇。問題在于錢的流動方向,從地方企業往下分,越靠近源頭越受益,底層老百姓分到的就越少。
解決辦法有幾種。一種是全民基本收入,直接給每個人發錢,由個人決定怎么花。歐洲有幾個國家在試點,每個月發600到800歐元,效果還不錯。
另一種是像澳門一樣全民發錢,定期給居民現金補貼,中國內地也可以借鑒,這比單純發福利更有效,因為錢直接到個人手里,避免了中間環節的流失。二次分配的核心矛盾在于資金流向,直接發錢就能打破僵局,讓財富分配更公平。
最后是三次分配,靠的是慈善和公益。但說實話,這個意義并不大。活了大半輩子,我也算看透了,人性本惡,雖說要先富帶動后富,可實際上富人只想把窮人變成廉價勞動力。不過也別光指責既得利益者,換做你成為富人,可能也會自私。
人本質上就是動物,沒那么高尚,看看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就知道,分配公平的輪回總是被戰爭打破,然后重新洗牌,平衡了又失衡,混亂了再平衡,周而復始。所以指望慈善改變分配格局,太天真了。
總結一下,中國經濟分配問題,初次分配靠稅收改革綁定利益,二次分配學習發錢模式,三次分配不太靠譜。畢竟,公平不是靠嘴上說說,而是要靠制度變革。大家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