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10個人,和管理100個人,難度肯定不一樣!
管理100個人,再到管理上萬人,這個難度更會直線上升!
就軍事領域來說,我們看一個將領指揮能力的高低,主要看他作戰指揮人數的多少。對于行軍打仗來說,人數越多,各部隊的配合越難,指揮的復雜性越高,對將領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
因此,指揮一萬人是將領的一個巨大門檻,李云龍在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他就對獨立團的參戰指揮員說:“老天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指揮上萬人作戰,我謝謝你們了!”,李云龍那么說,固然有感激的成分,但語氣中也有對指揮上萬人作戰的自豪。
我軍雖然將星眾多,但真正有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人,屈指可數,數來數去,也就彭、林、劉、徐、粟五人。建國后,抗美援朝規模龐大,彭總回國后,陳賡、鄧華、楊得志先后出任志愿軍代司令員,但其后指揮的上甘嶺戰役和金華反擊戰達不到大規模作戰的規模,不能算大兵團作戰。
彭、林、劉、徐、粟這五個人當中,要論到大兵團作戰能力最全面,還應該是林總。
一、林總指揮的人數最多
四野入關的時候,人數就已達百萬之眾,在南下作戰消滅白崇禧部隊后,四野兵力總人數突破150萬,甚至比其他三大野戰軍人數之和還多。
正如前文所講,百萬大軍協同作戰,吃喝拉撒,糧食彈藥,組織管理,思想把控,管理10人和管理100個人,用的辦法肯定不一樣,管理1萬和管理100萬肯定不一樣,每增加一個零,管理方式就會發生變化,指揮的人數越多,能力要求就越高。
二、林總指揮的兵種最全面
四野是解放軍的核心主力部隊,解放軍的所有兵種都必須體現在四野,有炮縱,有坦克縱隊,有特種部隊,醫療隊,后勤保障隊…...。
尤其在在解放戰爭后期,四野逐步形成了步兵、炮兵、工兵、裝甲兵等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模式,例如在城市攻堅中,炮兵先進行火力壓制,工兵破除障礙,坦克引導步兵突擊,顯著提升了作戰效率,為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林總的練兵標準最規范
大兵團的指揮并不單單體現在打仗上,平時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林總有自己的一套練兵原則,這一點也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對于軍官的培養,軍官可以認真讀下《林彪軍團長教我怎樣當師長》,經過努力可能就可以指揮一個師。
對于士兵的培養,林總的“六大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這些戰術以體系化的規范深入四野官兵骨髓,讓四野士兵都極其具備戰術素養,這是部隊戰斗力強大的基礎,這也導致四野部隊同質化、均質化現象相當突出,個個都戰斗力強悍,都是同一套教程培養出來的。
總的來說,林總的大兵團指揮作戰能力非常全面,他的經驗這都是實打實的從實踐中自己總結出來的,對解放軍的貢獻是獨一無二的,一直影響到今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