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馮鞏5月出任新疆文化旅游宣傳大使,7月官宣第二屆中國喜劇電影周推廣人。從相聲舞臺跨界至文旅融合與喜劇電影推廣,開啟藝術生涯新篇章。
一、沈陽喜劇電影周:扎根生活的喜劇推手”
2025年7月6日,馮鞏通過1905電影網發布的VCR正式亮相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推廣人身份。 視頻中,他身穿深色西裝,頭發花白但笑容依舊親切,對著鏡頭喊出標志性問候:“想死你們了! ”他闡釋喜劇的核心價值:“喜劇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希望、溫暖與力量”,并呼吁全國喜劇電影人“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創作出喜劇精品”。
本屆電影周主題定為“喜聚遼寧,快樂滿屏”。 開幕式首次集結遼寧民間藝術團、開心麻花、德云社三大喜劇團體同臺演出,打破以往各自為戰的局面。 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利景在開幕式上同步發布《遼寧省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明確9項扶持政策:
劇本創作獎勵:青年編劇項目最高補貼50萬元;
票房激勵:本土票房過億影片獎勵100萬元,每增1億元追加萬元,封頂500萬元;
技術升級補貼:影院設備更新最高補貼100萬元;
省外劇組扶持:在遼拍攝費用補貼20%,上限100萬元。
二、新疆文旅大使:非遺與相聲的破圈實驗
2025年5月24日,新疆廣播電視臺“絲路視聽”客戶端官宣馮鞏擔任“新疆文化旅游宣傳大使”。 次日,他在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召開的旅游發展大會上,以短視頻形式向公眾發出邀請:“我是馮鞏,想死你們了!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
馮鞏的推廣計劃緊扣文化融合:
經典相聲再造:將代表作《地理圖》改編為“新疆版”,用快板串聯地名。 例如“克拉瑪依是黑油灘,天山腳下瓜果甜”,將地名與特產結合,形成記憶點;
非遺跨界:在喀什設立文藝采風點,聯合當地藝人將國家級非遺“十二木卡姆”融入相聲表演,開發“相聲主題土陶盲盒”;
基層互動:在和田、伊犁等地的鄉村學校開設快板體驗課,用方言講述景區故事,吸引家庭游客。
新疆文旅廳自2024年起設立“宣傳大使”稱號,已有30位名人入選,包括演員佟麗婭(錫伯族)、陳建斌(生于新疆)、籃球運動員西熱力江(維吾爾族)等。馮鞏是首位曲藝界代表,其國民度被用于覆蓋中老年游客市場。
三、從舞臺到官場:副部級藝術家的雙重使命
馮鞏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享受副部級待遇。 2023年當選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提案聚焦“傳統曲藝進校園”和“文旅扶貧”。
他的藝術成就橫跨多個領域:
相聲:余次登上春晚,與牛群搭檔的《五官爭功》《最差先生》成經典;
影視:憑《站直了別趴下》獲百花獎最佳男配角,憑《沒事偷著樂》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非遺傳承:作為國家級非遺(相聲)代表性傳承人,每年帶隊赴農村演出超50場。
2025年,馮鞏以67歲高齡同時承擔兩項推廣職責。 其團隊透露,他拒絕形式化宣傳,堅持“內容必須親自參與創作”。 例如新疆版《地理圖》的臺詞均由他本人修改三稿,喀什土陶盲盒的設計草圖也經其確認。
四、爭議與突破:為何全網喊“實至名歸”?
部分網友質疑馮鞏身兼曲協主席和文旅大使“不務正業”,但其實際舉措回應了爭議:
文化下沉:在新疆推廣中,他避開明星打卡模式,選擇非遺活化、方言快板等可持續方式;
產業聯動:沈陽電影周期間,推動三大喜劇團體與遼寧本土影視公司簽約,合作開發“東北民俗”主題喜劇電影。
馮鞏的藝術生命力源于“離生活足夠近”。 早年作品如《小偷公司》諷刺官僚主義,《舊曲新歌》融入搖滾和網絡熱詞。 如今他要求團隊在沈陽電影周選片時,“優先選擇講述普通人生活的喜劇,而不是架空現實的鬧劇”。
67歲的馮鞏,依然在證明一件事:真正的喜劇,永遠生長在煙火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