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彈藥告急之際,烏克蘭防長烏梅羅夫卻陷入了怎樣的貪腐丑聞?澤連斯基對此是否知曉?
日前,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雙方對外證實,美國已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此舉很可能改變俄烏戰場態勢,據英國媒體分析,烏克蘭現在的彈藥儲備,很有可能最多只能堅持6個月。
在烏克蘭彈藥儲備瀕臨枯竭、前線防空系統幾乎癱瘓的危急時刻,烏克蘭國防部長魯斯捷姆·烏梅羅夫卻被曝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貪腐丑聞。這場丑聞不僅暴露了烏克蘭高層的系統性腐敗,更讓西方盟友對烏政府的信任跌至冰點。
全家移居美國豪宅:資產來歷成謎
2025年7月5日,烏克蘭“Strana.ua”新聞網等多家媒體披露,烏梅羅夫的整個家族——包括妻子、三個孩子、兄弟和父親——長期居住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的一棟豪華別墅中。這棟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產擁有私人游泳池、藝術畫廊和直通海灘的專屬通道,與烏克蘭前線士兵在戰壕中忍饑挨餓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更引人注目的是,烏梅羅夫的三個孩子均持有美國護照,其妻子名下還注冊了一家離岸公司,資金流向不明。值得注意的是,烏梅羅夫的家人早在2016年就已移居美國,而他本人直到2023年被任命為國防部長時,仍未向烏克蘭議會申報這一重要資產。根據烏克蘭法律,公職人員必須公開申報海外資產及家屬國籍,但烏梅羅夫對此始終避而不談。當被問及此事時,他僅以“家人需要安全環境”為由搪塞,卻無法解釋購房資金的合法來源。
反腐重任與自身涉腐的黑色幽默
澤連斯基在2023年9月任命烏梅羅夫為國防部長時,明確要求他“徹底清除軍隊內部的腐敗”。然而諷刺的是,這位被寄予厚望的反腐干將,卻被曝出多起與腐敗相關的丑聞:2024年,烏梅羅夫強行要求烏克蘭國防采購局(DPA)將價值數億美元的迫擊炮彈訂單交給一家本土軍工企業。盡管該企業被評估為“產能不足、技術落后”,但烏梅羅夫仍施壓簽署合同。
最終,前線部隊收到的122毫米迫擊炮彈中,超過30%因火藥質量問題無法爆炸,另有20%射程不足1公里,導致烏軍被迫從前線緊急召回10萬枚問題彈藥。調查發現,這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是烏梅羅夫的遠房親戚,合同金額比國際市場價格高出40%。
烏梅羅夫上任后,多次試圖將國防采購局(DPA)與國家后勤運營商(DOT)合并,由其親信掌控。這一行為遭到DPA局長瑪麗娜·別茲魯科娃的強烈反對,她公開指責烏梅羅夫“蓄意破壞采購體系的獨立性”,并向烏克蘭反腐敗當局舉報其濫用職權。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在報告中警告,此舉可能導致超過70億美元的軍援資金失去監管,淪為腐敗溫床。
2023年12月,烏克蘭安全局逮捕了一名國防部高級官員,此人在采購炮彈時通過虛假合同轉移了4000萬美元資金。盡管烏梅羅夫宣稱“已建立嚴格審查機制”,但調查顯示,類似案件在其任內頻發。例如,2024年曝光的防彈背心采購案中,國防部以虛高3倍的價格購買劣質產品,導致前線士兵傷亡率上升。
澤連斯基的知情與沉默: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盡管丑聞鬧得沸沸揚揚,但澤連斯基始終未對烏梅羅夫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這種沉默背后,暗藏著復雜的政治考量:烏梅羅夫與美國關系密切,曾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烏克蘭新領導人”計劃的核心成員,其家族資產也主要集中在美國。2023年他被任命為國防部長時,美國國務院曾公開表示“對這一任命充滿信心”。
有分析認為,澤連斯基在任命烏梅羅夫時,可能受到美國的直接壓力,以換取更多軍援支持。因此,即便丑聞曝光,澤連斯基也不敢輕易動他,以免觸怒美國。澤連斯基在2019年競選時曾承諾“徹底鏟除腐敗”,但執政多年來,烏克蘭的腐敗指數反而持續攀升。2023年,他因征兵系統腐敗解雇了全國所有地區征兵官員,但這一舉措并未觸及高層利益。
烏梅羅夫的丑聞暴露后,澤連斯基面臨兩難選擇:若嚴懲烏梅羅夫,將動搖西方對烏政府的信任;若姑息縱容,則會加劇國內民眾的不滿。最終,他選擇了沉默,試圖以“等待調查結果”為由拖延時間。 美國在2025年7月暫停對烏軍援后,烏克蘭的彈藥儲備僅能維持6個月。澤連斯基深知,此時撤換國防部長可能引發軍隊動蕩,進一步削弱戰斗力。
因此,他寧愿犧牲反腐形象,也要維持高層穩定,以爭取更多時間與西方談判軍援。這種“穩定優先”的策略,使得烏梅羅夫得以繼續留任,而腐敗問題卻愈演愈烈。
結語:戰爭泥潭中的腐敗
烏梅羅夫的貪腐丑聞,撕開了烏克蘭高層腐敗的冰山一角。當普通士兵在前線用生命捍衛國土時,手握大權的官員卻在后方瘋狂斂財,這種反差令人痛心。更值得警惕的是,澤連斯基政府的沉默與妥協,正在將烏克蘭推向更深的危機——西方軍援可能因腐敗問題進一步縮減,而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也在持續瓦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