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可敬可佩的人——抗戰老兵,雖然他們大都年近期頤或已過百歲,但經歷烽火淬煉,那份滾燙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卻從未改變,歷久彌堅。老兵不老,英雄從未離開。
現在,一群90后、00后年輕記者帶著滿滿的敬意,去尋訪、對話多位抗戰老兵。讓我們一起跟著他們的腳步,重溫那段烽火歲月……
當“00后”遇上“九十后”,會發生怎樣的對話?猛戳視頻
我們拜訪的何根毅老人,今年98歲,他17歲參加八路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可以說,何老本身就是一部“行走的活歷史”。
采訪當天,天公不作美,北京的雨下了一整夜。早晨七點,“00后”的記者楊子儀按照約定的時間到達了何老家樓下,老人早已在一方石凳上靜候多時。何老每天清晨都有遛彎的習慣,雷打不動。見面時,他手里正握著當天最新的《解放軍報》,還攥著一張小紙條,我看到紙條上寫著“日本”兩字……
我問他,紙條上寫著什么。沒想到,98歲的何老露出了孩子氣的一面,微笑著表示:保密!在何老去換衣服的間隙,我們偷偷看了這張紙條,上面整整齊齊地手寫著日本侵華的多個時間節點……原來,經過戰火淬煉的老兵,面對采訪,也是要打草稿的。作為一名00后,我突然被如此認真的何老“可愛到了”!看來,“九十后”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何老一再強調,自己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清,腦子也記不清了”,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分鐘里,這位98歲的老人,將自己的烽火歲月,娓娓道來,中間沒有停頓。比如,1931年9月18日,日軍武力侵占了東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44年4月,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日軍鐵蹄伸向了河南,這也是何老的家鄉,何老說,自己就是在這時失去了哥哥,連尸體都沒有找到……國仇家恨,讓少年何根毅毅然走上了戰場。
那些浸著血與火的歲月,他又何曾真正遺忘?他不僅將歷史寫在小紙條上,更烙進了心里。他說自己1945年11月9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到今年,入黨已整整80年,采訪時,何老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至今日,他仍然保留著很多戰士的習慣。
雖然硝煙已經遠去,但何老始終敏銳地關注著國際局勢,讀報、看新聞是每天雷打不動的事。說到當前的國際局勢,剛剛面對采訪有點兒緊張的何老,變得神采飛揚,滔滔不絕。
他們那一代人,深知,從“弱國無外交”到“明月照大江”的背后,需要的不只是國際舞臺上的折沖樽俎,更是幾代人用血肉鑄就的硬實力。
采訪快要結束時,何老突然提出了一個請求,他想要跟一張照片拍一張合影。這張“照片”其實是一張被何老用玻璃相框裱起來的剪報。拍照時,何老的腰佝僂著,但他用雙手將相框穩穩捧到了胸前。
在采訪中,何老反復囑托:年輕人身體好,有知識,有文化,一定要為國家做貢獻。在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信仰的形狀——最樸素熾熱的家國情懷,歷久彌新。
告別何老時,云銷雨霽,陽光普照。對于已經走過98年風雨人生的老兵何根毅來說,如此的陰晴變化早已是尋常風景;而對于我這個“00后”,老兵的囑托音猶在耳。一代戰士終將老去,但他們的精神,永遠年輕。
來源:BRTV新聞(記者:陳歌、楊子儀、楊效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