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那個在社交平臺上詆毀中國、曾在任期內加征5500億關稅的特朗普,如今竟要帶著美國商界“頂流天團”訪華?國務卿魯比奧和頭號金主馬斯克,這兩位本該坐總統專機前排的“大咖”,居然連“空軍一號”的登機牌都沒拿到!
一邊是白宮急忙解除對華出口禁令,一邊是魯比奧拉著日印澳在南海搞“聯合巡邏”,美國的左手在和中國握手,右手卻攥著刀把子,這場精彩大戲的幕后,藏著比好萊塢劇本還刺激的權力博弈。
魯比奧的名字從訪華名單消失,半點不冤,這位新科國務卿上任不到一周,就干了兩件捅破天的事。
先是召集美日印澳開“四方安全對話”,把中國定為“頭號對手”,接著宣布嚴審中國留學生簽證,甚至放話要幫臺灣擠進國際組織。
這種踩紅線的操作,直接換來中方兩記重拳:把他全家拉進制裁黑名單,終身禁止踏足中國領土。
特朗普團隊不是沒掙扎過,魯比奧原是訪華計劃的“總策劃”,想借機推銷美版“礦產供應鏈”,拉盟友圍堵中國稀土命脈。
可中方態度斬釘截鐵,制裁不解除,魯比奧連北京機場的咖啡都別想喝,眼看談判要黃,白宮只能“揮淚斬馬謖”,畢竟中國手握兩張王牌,全球75%的稀土產能和美國到期的萬億國債,都指著這趟訪問救急。
魯比奧的缺席,表面是外交禮儀,實則是美國對華戰略分裂的縮影:國會山鷹派還在鼓噪對抗,華爾街卻已舉著訂單沖進談判室。
比起魯比奧的“被動出局”,馬斯克純屬自己把路走絕了,幾個月前他還是特朗普專機上的貴賓,為總統連任砸錢站臺,如今兩人卻在推特上互罵“叛國賊”和“南非佬”。
導火索是共和黨強推的《大而美法案》,砍掉新能源補貼,特斯拉市值一天蒸發1500億,新增2.5萬億財政赤字,讓馬斯克痛罵“國家破產”。
特朗普的報復又快又狠,先威脅查稅:“你拿的政府補貼比誰都多!”再放話驅逐出境:“滾回南非!”
馬斯克更絕,直接成立“美國黨”,放話要帶65%的網民掀翻兩黨政治,這種撕破臉的架勢,徹底堵死了他隨行訪華的路,上海超級工廠占特斯拉全球產能一半,讓“叛將”來華談生意?特朗普寧可給對手送錢也不能送人脈。
更諷刺的是法案通過時副總統萬斯的關鍵一票,原本是馬斯克游說來的盟友,如今卻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場資本與權力的火拼,揭穿了美國政商圈的塑料情誼,再大的巨頭,在選舉利益面前都是棋子。
踢開兩個“絆腳石”后,特朗普的訪華算盤打得噼啪響,7月初白宮24小時內連撤兩道對華禁令,放行8艘滿載乙烷的貨輪駛向中國港口,解禁芯片設計軟件出口。
這些“誠意”背后,是倫敦談判桌上中美達成的秘密交易,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美國取消技術封鎖。
但美國的困境遠不止稀土,國債利息壓得財政部喘不過氣,軍工巨頭洛馬因零件斷供停產,連蘋果都警告再不加關稅休戰,iPhone將漲價30%。
特朗普的豪華商團暴露了真實意圖,黑石想抄底中國地產,英偉達要保住30%的中國芯片市場,華爾街則盯著金融開放蛋糕。
這趟行程本質是場“借錢派對”,讓中國增持美債、重啟能源合作、接盤美國農產品,最終填上財政窟窿,順帶給中期選舉貼金。
可中方豈會輕易買單?臺灣問題仍是死結,特朗普上臺后刪除“不支持臺獨”表述,魯比奧又剛推動《不歧視臺灣法案》,若訪華時還不改口,別說稀土訂單,連普京的“中俄美同臺”名場面也一同泡湯。
當特朗普的專機掠過太平洋時,美國的撕裂正赤裸裸暴露在世人眼前,魯比奧在東京高喊“圍堵中國”,硅谷大佬卻來中國搶訂單,馬斯克的新黨宣言刷爆熱搜,白宮則忙著給特斯拉競爭對手開綠燈。
這場訪華鬧劇最荒誕之處,莫過于它揭穿了美國霸權的老底,所謂“盟友團結”,是澳日印在南海巡邏時默契繞開敏感區,所謂“去中國化”,是越南工廠30%零件還得東莞發貨,所謂“科技鐵幕”,是德國西門子連夜對華解禁EDA軟件。
特朗普或許能帶著稀土協議和國債訂單風光返程,但魯比奧的缺席和馬斯克的叛逃,早已昭告世界,一個自己人都擺不平的超級大國,拿什么“從實力地位出發”?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特朗普在9月初帶企業團訪華?商務部回應》
環球時報《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白宮沉默》
妙想解讀《特朗普還未訪華,美就逮捕中國公民?中方作出回擊:堅決不慣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