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NBA這79年歷史,真沒見過哪個超巨能像杜蘭特這樣,一敗再敗,輸了就跑路,遷徙到下一站繼續(xù)拆隊。
圍繞太陽、火箭擴展到籃網、勇士、老鷹、湖人、森林狼這筆七隊、12人交易正式完成,另外一個話題順勢擺到桌面上討論:杜蘭特在太陽和籃網,哪一段經歷更失敗,這次火箭之旅會不會又成為下一站跑路的起點?
回望杜蘭特職業(yè)生涯軌跡軌跡:離開勇士后,他先在籃網帶薪(3800萬美元)養(yǎng)傷一年,復出后,斷斷續(xù)續(xù)打了兩個半賽季,自覺無力率隊爭冠,便申請交易,投奔剛打進總決賽的太陽。在太陽兩年,季后賽僅拿5勝,唯一“亮點”是首輪險勝威少單核領軍的殘陣快船。
這恰是其近年縮影:
籃網尾聲:首輪遭綠軍橫掃。
太陽時期:首輪被森林狼橫掃,隨即無緣附加賽。
杜蘭特屢敗屢走......兜兜轉轉,再次踏上離隊之路,投奔下一站火箭隊。
無論在籃網還是太陽,杜蘭特似乎都擁有了理想奪冠條件:贏球文化、明星隊友、相對健康的核心陣容。然而結局卻出奇相似,未能突破,一地雞毛。
生涯早期,杜蘭特是得分王收割機(前六年四奪),與勒布朗的“副GOAT”之爭曾是焦點話題。2016年西決折戟后轉投勇士“水花兄弟”,背負投敵之名。
自離開灣區(qū)這六年間,杜蘭特個人聲譽與團隊成績持續(xù)受挫。擁有歷史級天賦卻屢遭團隊失敗,實屬罕見。如今,輾轉多隊后,火箭似乎成了杜蘭特最后的救贖地。
休斯頓坐擁申京、阿門-湯普森、賈巴里-史密斯等年輕核心,陣容穩(wěn)定。烏杜卡教練信任他,球隊體系與贏球文化也在成型。“死神”空降,目標唯有一個:必須奪冠,這亦是杜蘭特每次換隊的終極期待。
冷靜下來再看,杜蘭特在火箭的劇本,依然彌漫著熟悉的宿命感。
西部向來是修羅場。杜蘭特的老東家雷霆(剛奪冠)、健康的獨行俠、約基奇領銜的掘金、新銳森林狼以及老冤家勇士,其陣容深度、季后賽經驗與文化底蘊,都能在季后賽把杜蘭特再次整破防。
何況,杜蘭特身上“無法獨自率隊登頂”的質疑從未真正消散。即便在勇士兩奪總冠軍并榮膺FMVP時,名宿如奧尼爾、巴克利,名嘴如斯蒂芬·A·史密斯,依舊將他描述為“勇士大巴上的乘客”。
杜蘭特,職業(yè)生涯近年似乎陷入了怪圈,接下來兩年,火箭版杜蘭特可能還是相似故事。
杜蘭特在籃網簽下四年頂薪不到兩年,便申請交易,點名要去熱火或太陽,這兩支能確保其核心地位、擁有成熟贏球文化且剛打過總決賽的勁旅。
然而,杜蘭特忽視了一個關鍵點,交易他這樣的巨星,必然掏空對方家底。當他如愿加盟太陽時,那支總決賽隊伍早已面目全非。即便如此,聯(lián)盟對其聯(lián)手布克仍充滿狂熱期待。
太陽隨后又交易引進了傷病纏身的比爾(三年出勤率僅58%)。NBA歷史昭示,得分王與總冠軍兼得極其罕見,自1947年以來僅11次(喬丹獨占6次)。頂級得分能力并不等同于總冠軍保障,杜蘭特只善得分,其他技能包括如何領導一支球隊,實屬平庸。
新老板已騎虎難下,為得杜蘭特,太陽付出布里奇斯、卡梅倫-約翰遜及四個首輪簽。后續(xù)換比爾又送出保羅、沙梅特、四個首輪互換權和六個次輪。連續(xù)豪賭徹底掏空家底,后續(xù)補強無牌可打。
薪資困境雪上加霜:杜蘭特、布克、比爾三人薪資直奔1.5億,超過聯(lián)盟14支球隊總額。比爾手握交易否決權,太陽操作空間徹底鎖死。絕望中的杜蘭特,又按耐不住那顆跳躍的敏感之心。
很顯然,杜蘭特沒有真正看過詹姆斯的劇本,尤其2011年那一套。
當年熱火聚齊詹姆斯、韋德、波什三巨頭,喊出要拿六七八個總冠軍的豪言壯語,首年總決賽便意外輸給獨行俠。熱火三巨頭并未拆伙或急于引入第四位球星,球員和教練組沉下心來深刻反思,尋求內部提升。
主帥斯波爾斯特拉甚至向大學籃球取經,開創(chuàng)性地讓波什改打中鋒,演練“分散進攻(Spread Offense)”。波什為此苦練三分,為詹韋拉開空間,核心球員之間也重新梳理了球權分配。
隨后連奪兩冠。
這個故事的核心在于,頂級球隊需要時間和戰(zhàn)術磨合才能登頂。遺憾的是,杜蘭特的職業(yè)生涯,總是缺乏這份等待的耐心,總在規(guī)避這個必經的過程。
籃球場上,只要球員自己不放棄,球隊就還有希望。過去六年,杜蘭特的問題恰恰在于,未在一支球隊打滿兩個完整賽季,便選擇抽身離去。
如今杜蘭特已37歲,多數(shù)球星在這個年齡巔峰期已過。理解他渴望抓住生涯尾巴奪冠的迫切心情,但真正的當家球星擔當,絕非口頭承諾那么簡單,更需要為團隊創(chuàng)造最佳的贏球環(huán)境。在這個追求“速成”的時代,籃球的勝利法則卻始終未變,唯有屏蔽外界紛擾,沉下心來專注個人與團隊長期進步。
然而,杜蘭特恰恰是社交媒體上最活躍的球星之一,熱衷于與球迷、專家乃至媒體針鋒相對。更讓他難以釋懷、如鯁在喉的是,自他離開金州后,庫里、追夢格林、湯普森和科爾教練團隊,竟再次登頂奪冠。追夢那句“你來之前我們就是冠軍”,被升級為更刺耳的版本,“你走了,我們還是冠軍”。
這種落差,無疑深深刺痛杜蘭特。
于是,杜蘭特又開始遷徙,這一次,他看中的是年輕有體系的火箭。
火箭管理層吸取教訓,僅以格林為核心籌碼,博取杜蘭特殘存的奪冠決心。杜蘭特與火箭年輕人合體,紙面陣容看似華麗,但籃球的勝負從不寫在紙上。籃球終歸要靠實戰(zhàn)說話,勝負的因素、意外不計其數(shù),若單純堆砌球星就能成功,否則,他何須從雷霆到勇士,輾轉籃網、太陽,直至火箭?
有趣的是,當太陽管理層談及杜蘭特這筆交易時,用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I think not. Addition by subtraction is a thing.”
美國語境中,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一個效率低下、制造矛盾、拖累整體的成員離開(減法),反而能提升團隊凝聚力、效率和最終成果(加法)。在NBA,交易走難融入體系的球星,正是這種策略的經典應用。
對太陽而言,交易走杜蘭特就是徹底的“減負”。只要能擺脫困境,走出泥潭,杜蘭特換回空氣都算解脫,更何況從火箭手中拿到了相當不錯的籌碼。這筆交易,太陽贏得干凈利落。
誰說現(xiàn)在下結論為時過早?恰恰相反,菲尼克斯黎明來臨,太陽的曙光已顯現(xiàn)。
擺脫包袱,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如果這句話讓你聽起來不舒服,那或許說明對太陽隊和杜蘭特仍抱有不太現(xiàn)實的期待,認為他們真能扭轉乾坤。
交易杜蘭特并非不尊重,而是及時止損,為一段未能開花結果的合作畫上句點。太陽隊不僅更換了賽道換了活法,更是徹底洗牌,實現(xiàn)了夢幻重組,贏得一個超乎想象的未來,那就是:
未來與希望!
請繼續(xù)往下看,你自會判斷,太陽在這筆交易中是否讓火箭吃了大虧。
卡曼-馬魯阿奇:意外收獲的建隊基石
年僅18歲、身高2米13的優(yōu)秀中鋒,本可在杜克再戰(zhàn)一年、沖擊明年狀元的熱門,被太陽通過交易提前摘下。他擁有改變球隊的潛力,腳步靈活如足球運動員、球風兇悍,是未來頂級防守核心與建隊基石。其護筐能力既能托高球隊下限,更具突破上限的可能,具備超級內線的條件。
拉希爾-弗萊明:次輪淘到的首輪天賦
別低估弗萊明的價值。用交易所得簽位得到這位20歲前鋒,臂展2米24,以鐵血防守與球場狠勁著稱,選前多家球探報告預測其具備首輪前20實力。此類璞玉經專業(yè)打磨,回報可期。他并非需長期培養(yǎng)的毛坯,新秀季即可憑攻防活力攪局。
杰倫-格林:太陽體系下會爆發(fā)
年輕的格林潛力巨大,距離巔峰尚有空間,近期已顯露上升勢頭。
其天賦毋庸置疑,優(yōu)秀控運、速度、彈跳及自主得分能力。在火箭缺乏體系支撐、穩(wěn)定后場搭檔及被全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環(huán)境。
如今在太陽,布克的核心地位明確,格林的角色同樣清晰——專注得分。23歲,正處塔圖姆、愛德華茲等同輩球星的爆發(fā)黃金期。其下限有望達全明星邊緣分衛(wèi)水準。即便只論未來三四年價值,也遠超生涯末期的杜蘭特。
太陽體系將徹底釋放其上限,得分爆發(fā)力值得期待。
更勿忽視,23歲場均21分,作為核心助火箭拿到西部第二戰(zhàn)績。相較之下,火箭押注一位36歲、場均26分但上次帶隊突破次輪已是7年前的老將,意義何在?
狄龍-布魯克斯:太陽的防守領軍人
太陽引進狄龍,不僅為補強防守,更在尋找定義球隊氣質的靈魂。他是對手的噩夢,場上的情緒引擎與基調定調者。
狄龍專鎖對方核心,凝聚更衣室,堪稱更富攻擊性的斯瑪特、防守更硬的貝弗利、戲碼稍減的德拉蒙德-格林。
建立堅韌防守文化,從狄龍開始,絕對正確。他絕非交易添頭,而是太陽新防守體系的基石。
火箭隊這筆交易得到了什么?一個燙手山芋,一張醒目的風險提示單。
坦誠地說,火箭此前的樂觀或被誤導。太陽急于擺脫的,正是不惜代價也要處理的“燙手山芋”,被視為“負資產”的球星。
火箭卻為此押上了未來。
杜蘭特,他固然能場均貢獻25+的得分,但立棍單打的風格,極可能破壞火箭悉心培育的化學反應與團隊氛圍。火箭不僅得到杜蘭特,更簽收了“杜蘭特體驗包”:更衣室風波、特權球星待遇、年齡傷病隱患、巨額合同負擔。
火箭這個杜蘭特交易包,還有一份醒目的風險提示單:
一位高使用率的單打手。依賴單打消耗進攻、失誤偏高,可能拖累球隊進攻體系。
一位雇傭兵心態(tài)球員。當球隊陷入困境,其過往歷史表明他并非堅守的首選,合同到期后大概率離開。
一位消極應對挫折的核心。口頭禪是“專注打球”,面對逆境、稍遇不順就可能消極應對,態(tài)度與表現(xiàn)易出現(xiàn)波動。
一位敏感的公眾人物。對球迷和媒體批評極其敏感、容易陷入情緒化的“情緒晴雨表”,情緒管理存在挑戰(zhàn)。
一位熱衷社交媒體達人。隨時可能引爆輿論卷入網絡口水戰(zhàn)。
核心問題在于,當火箭陷入困境(這幾乎是必然的),杜蘭特很可能重演他在雷霆、勇士、籃網和太陽的模式,消極應對、制造微妙氛圍、尋求離隊,最終留下一個需要收拾的爛攤子。
那么,如果杜蘭特在火箭隊的實驗再次失敗,他的下一站會是哪里?
考慮到他的年齡,退役或許是最現(xiàn)實的選項。
“死神”的鐮刀,似乎總在揮向效力的球隊。
雙重標準與高昂代價
批評格林首次季后賽表現(xiàn)時,卻選擇性忽視杜蘭特近年屢次折戟:籃網與太陽時期同樣未突破次輪,近三年兩次首輪出局,今年更無緣季后賽,雙重標準無疑。
火箭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一位18歲優(yōu)秀內線(馬魯阿奇)、一位23歲上升期球星(格林)、一位防守靈魂硬漢(布魯克斯)、一位首輪潛力新秀(弗萊明)。換回的,是一位行走的社媒“過氣、問題球星”。
火箭付出巨大代價得到杜蘭特,似乎更可能在球隊稍有動蕩時,成為內部矛盾的導火索。這筆交易,風險回報失衡。
太陽告別杜蘭特,遲來的人間清醒。
杜蘭特終未為太陽帶來冠軍,這本屬幻想的愿景。太陽不惜拆隊豪賭“死神”登頂,實則加速了重建進程。杜蘭特非但不是解藥,反而加速了球隊的重建進程。不必苛責比爾,更值得追問的是誰推動了比爾的交易。
省流答案:就是杜蘭特。
太陽送走杜蘭特,選擇一條新路,聚集年輕天賦、充沛活力與未來希望,混亂的篇章翻過去,黎明將至,重建的太陽很快升起。
當然,下賽季的太陽可能尚不具備爭冠實力,但這支新球隊必定充滿拼勁,觀賞性十足,朝著清晰的目標穩(wěn)步前進。最關鍵的是,球隊重新?lián)碛邢蚯氨寂艿膭恿Γ仙舷孪露加辛伺晤^。
至于火箭隊?杜蘭特整出來的事,就夠他們腦殼痛了。杜蘭特能得分,并不能幫助火箭隊拿到總冠軍。
火箭引進杜蘭特的那一刻,仿佛拿到了一張通往冠軍的門票。但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是一個高風險的“超級巨星體驗包”:高額薪資、超巨待遇、更衣室隱患、社交媒體風暴……甚至,一段隨時可能崩塌的合作關系。
詹姆斯職業(yè)生涯四換球隊,每次都完成奪冠計劃,杜蘭特也四易其主,終究只在勇士借“水花兄弟”之力連拿兩冠。聯(lián)盟曾經的大小王,杜蘭特與大王詹姆斯到底差在哪?或許,當火箭隊真正聽懂太陽高層對杜蘭特那句評語后,會有撤銷這筆史詩級的七隊大交易,將杜蘭特退回太陽的沖動。
火箭總冠軍空白時間已30年了,姚明與麥迪、詹姆斯-哈登,都沒能實現(xiàn)冠軍夙愿。將希望寄托在一敗再敗的杜蘭特身上,你覺得,火箭這總冠軍夢靠譜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