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云霧繚繞的山間,10千伏金秀Ⅱ線與國際瑤醫線環網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一臺最大載重量達240公斤的多旋翼大型載重無人機發出陣陣轟鳴,如矯健的“空中使者”,正高效有序地開展10基鐵塔基礎混凝土、塔材運輸吊裝工作。這是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首次借助大型載重無人機施工裝備進行鐵塔物料運輸。截至目前,廣西電網全面應用機械化施工已突破1000個項目。
1月9日,南方電網廣西柳州供電局工作人員運用無人機開展輸電線路防冰涂料絕緣噴涂工作。吳黎彬攝
今年以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健全機械化施工組織、技術、裝備、應用機制,立足實際開展機械化施工技術創新及裝備研發,全面應用全過程機械化施工技術,積極推廣成熟可靠、先進適用的新型裝備,按下了全面推廣機械化施工的“快進鍵”。截至目前,廣西電網機械化施工率已達86.93%。
在崇左電廠一期——崇左站Ⅰ、Ⅱ回220千伏線路工程建設現場,隨著一聲清脆的指令響起,起重機的吊鉤緩緩上升,穩穩地將地面組裝完成的塔件吊向高空。該工程首次采用“大型運重、中型運量”協同策略,先后投入大型電建旋挖機、重載無人機等12臺先進施工裝備,高效開展鐵塔基礎開挖、物資運輸等多項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實現整塔組裝材料全部通過無人機運輸,徹底告別了人工挖孔樁、人工登山搬運物資等8項高風險作業,改變了以往依賴人工登山搬運和馬幫運輸的傳統作業方式,較常規工期整整提速3個月,彰顯了機械化減人、高效施工的科技力量。
4月17日,廣西電網首次應用“無人機+機器人”對絕緣子開展帶電檢測。黃一浩攝
近年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機械化應用率逐年攀升。該公司按照“應用盡用”原則,對今年在建的3500多個電網工程逐一開展機械化施工可行性分析,精準明確可機械化施工的工序、地形、環境、裝備選型、成本等要素策略。目前,已在500千伏漓江站配套送出工程、110千伏廖平站配套送出工程等基建項目中應用新型施工裝備,如新型履帶式組塔裝置,猶如一臺組塔機器人,復雜地形如履平地,吊塔全過程使用遙控操作,組裝鐵塔如高空“搭積木”,成片吊裝“預制式”塔材,施工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40%;使用電建鉆機,首次實現大孔徑深基坑無人作業,大幅下降作業風險;重載無人機的應用,填補了山地工程材料運輸“開道砍伐”的大難題,運輸時效提升2-3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最大程度減少了對自然生態的破壞;電動化、智能化系列裝備,降低高空作業強度,減少“下地”作業風險,給電網建設施工如虎添翼……一系列裝備的實戰應用,不僅大幅減少了作業人數、降低了安全風險,施工效率更是顯著提升20%。
廣西獨特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給電網機械化施工帶來巨大挑戰。傳統機械化設備受地形限制,大多只能在平原地區“施展拳腳”,難以深入電網施工現場。
“我們因地制宜,以實用化、系列化、模塊化、小型化為方向,積極開展機械化裝備研發與改造工作,確保施工裝備能夠適應各種復雜地形。”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基建部經理黨永南介紹,比如南方電網廣西玉林供電局與廣西玉柴集團聯合首創的“配網鉆孔立桿一體機”,根據現場地形特點,靈活進行桿洞鉆孔和電桿抓種,極大地提升電桿組立效率。這一創新裝備已在玉林10千伏水嶺Ⅱ線新建工程、海南“摩羯”臺風搶修等52個項目中“實戰”,成為電網建設的得力“干將”。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基建部總經理張寧介紹,下一步,廣西電網將以機械化施工為重點突破口,圍繞跨越施工、組塔作業、有限空間等危大工程、中高風險作業,加快推廣應用跨越封網裝備、履帶式移動抱桿裝備、高處作業平臺車、深基坑開挖一體機等新型施工裝備,通過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和示范工程建設,不斷實現工程施工標準化、綠色化、機械化、智能化。(陸冬琦 黨永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