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寫一手好字并非天生,某一時段一定受到他人啟蒙(老師、家長或外宣),從而產生興趣愛好,有了學習動力,他(她)會自主臨摩他喜歡的字體。甚至另辟蹊徑,功到必成大器。
書法哪里來的天生,都是漫長的積累,就像世間所有的美好事物,不去努力、拼搏、熱愛,就不會得到,書法也是一樣。
這封書法信件,是毛主席在廬山會議期間,對一位普通護士——鐘學坤同志的回應。鐘學坤同志,在繁忙的醫護工作之余,不忘求知若渴,勇于向領袖請教《七律·登廬山》中的詩句解釋,這一行為本身便是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文化的尊重。而毛主席的回信,不僅是對具體詩句的耐心解釋,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精神的鼓舞。
信中,毛主席以平和親切語氣,高度評價鐘學坤同志的好學精神,稱其在緊張工作之余能抽時間學習難能可貴。對于鐘學坤關于詩句的疑問,毛主席耐心詳盡闡釋,展現深厚文學功底與對青年的殷切期望。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不止解析詩句,還勉勵鐘學坤 “學點真才實學”。這話言簡意賅卻擲地有聲,是對當時及后世所有青年的期望。毛主席深知知識是力量,真才實學是立足之本,鼓勵青年勤于學習、勇于探索,充實自己以服務國家人民 。
讀此信,我們被毛主席溫暖的鼓勵感動。信傳遞重要信息:無論崗位、工作如何,都應熱愛追求知識,提升能力素質,才能在新時代不負韶華與使命。
從書法角度分析毛主席給鐘學坤的信,能感受深厚情誼,品味獨特魅力。
毛主席書法宏偉壯觀,此信亦然。整體風格奔放自由又井然有序,字體兼具行草書活潑順暢與楷書沉穩典雅,彰顯其深邃技藝與獨特風貌 。
毛主席書法用筆力透紙背、遒勁有力,運筆堅定自信。書寫善用中鋒與側鋒轉換,線條有骨力且柔美,轉折處筆鋒控制自如。
線條是書法靈魂,此信中毛主席線條運用巧妙,依字的形狀含義,用長短線、粗細線等實現和諧變化。寫 “九派”“三吳” 時,借線條疏密、節奏變化展現地理景觀。
布局結構上,毛主席藝術水平高超,合理安排字的位置大小,使作品緊湊且有節奏感,善用留白讓作品開闊生動。此信行距字距合理,美觀又充滿藝術感 。
看到毛主席的書法信件,有人會問: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首先我想說如果不經過反復練習,想把字寫好是不可能的,而且要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練習書法。我父親喜歡篆刻,字也寫的非常漂亮,我自幼受父親的遺傳和熏陶,非常喜歡練習書法。我上小學時每天放學,練習粉筆字和鋼筆字各一個小時,毛筆字半個小時,睡覺前還要讀字帖,沒有人看管,完全是個人愛好,純屬自愿。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從小的作業就在全年級展覽,參加工作以后,領導和同事們也經常夸我寫的字漂亮,像男人寫的字一樣,筆力剛勁有力,可能是我的性格決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的開闊,我現在正在鉆研草書,特別喜歡草書的筆法。鉆研書法這門藝術,真是其樂無窮,可以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
一手好字的背后是多么的刻苦,大多數練習書法的人,應該都曾領會,從剛剛接觸書法,到能夠寫好書法,可真是一段漫長過程啊!事情不能太過絕對,
那么,對于沒有練習過書法的人,是很難幾乎不可能寫出一手好字的,書法不同于寫字,它更為注重的是美感、結構,面對從未用過的毛筆,從未練習過的書法,怎么能夠揮筆即抒,那些真正的書法大家,
練習書法的刻苦歷程是更是刻苦,在剛開始接觸書法時,引導我走上這條路的導師,告訴我最多的是,持之以恒,每天靜下心來,練習上一些時間,長久下去,才能寫出好字,我也一直深深記在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