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君
人們總把飛行員視為云端上的精英,動輒數十萬乃至近百萬的年薪,曾讓無數人趨之若鶩。
光環之下,鮮少有人看清這片天空的擁擠與艱難。冰冷的數字撕開了體面的表象,揭示出中國民航業一個沉重而無法回避的真相:飛行員,特別是機長,已陷入嚴重過剩的泥潭。
一、過剩,是數據堆砌的冰冷現實。
截至2024年底,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有效駕駛員執照總數高達89,230本。其中,具有在大型航空公司執飛資格的“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ATPL)持有者接近30,000人。聚焦到實際執飛121部運輸航班的飛行員群體,規模更為龐大:可用機長22,197人,可用副駕駛33,789人,總計61,415人。
然而,這些翱翔藍天的翅膀,能落腳的地方卻異常有限。2025年第25周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41家客運航空公司擁有的客機總量僅為4,114架,實際在運營的飛機為3,747架。
這意味著,平均每架在運營的民航客機背后,對應著超過16名具備121部運行資格的飛行員(61,415人 / 3,747架)。
即使算上所有在冊飛機(4,114架),這個比例也高達接近15:1。放眼全球,這架與人的配比,已是一個難以想象的臃腫數字。
二、升遷,是一條望不到頭的狹窄通道。
成為機長絕非一蹴而就。飛行學員從航校畢業拿到商用執照(CPL),僅僅是漫長征程的起點。進入航空公司后,需經歷嚴格的新雇員培訓、機型改裝、跟飛帶飛,積累足夠飛行小時并通過層層考核,才能從副駕駛晉升為機長。
這個過程,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需要5-6年甚至更久的光陰。
更嚴峻的是,前方機長席位的釋放速度緩慢得令人窒息。假設所有飛行員都工作到60歲退休,直到2038年,每年退休的機長人數才勉強達到500人;到2042年,這個數字才能緩慢爬升至每年1000人。
這意味著,當下那3萬多名副駕駛,需要熬過漫長的歲月,才有機會在機長的位置上落座。行業內部的推算令人心涼:存量的副駕駛要到2048年左右才有望“消化”完畢。晉升之路,成了看不見盡頭的排隊。
三、特犬,扭曲了本已失衡的生態。
在市場本已過度飽和、升遷通道嚴重堵塞的困境下,一種非市場化的“插隊”現象,如同尖刺扎入普通飛行員的心臟,這就是“飛二代”的特殊通道。
行業特殊性和優厚待遇,吸引著大量航司領導、局方官員子女渴望進入。
需求催生模式:航司繞過傳統培養體系(如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自主招收“自費生”。
自費的名義,常為降低招飛標準提供了便利的借口。這些關系戶進入公司后,往往能以超乎常人的速度完成升級訓練,迅速坐上機長位置。
他們常被安排在大飛機、飛國際航線,業內稱之為“二機長”,即實際飛行由另一名經驗豐富的機長操作,他們“陪同”飛行,卻享受同等機長待遇,本質上是享受特殊保護的“實習”。
與此同時,大量普通飛行員被擠壓在737、A320等窄體客機上,疲于奔命地執行國內“通宵小四段”的高強度航班。
四、這種特犬,直接腐蝕著公平與安全。
考核的雙重標準:安全壓力迫使航司增加考核,但為了“卡通過率”又不得不“照顧”關系戶。這導致普通飛行員承受著不成比例的巨大考核壓力。南航機長面試考核中,眾多飛行員屢考不過,而某737女飛行員卻能一次順利通關——只因為她的父親,正坐在決定她命運的評委席上。主觀性過強的考核,淪為權力尋租的溫床。
流失的出路:面對國內晉升無望、待遇下滑、不公對待,不少優秀飛行員試圖出海尋求機會。然而,民航局拒絕履行國際民航組織(ICAO)公約,不向接收國驗證中國飛行員的執照和飛行經歷,
實質上鎖死了飛行員尋求國際就業的合法通道,加劇了國內人才的淤積和浪費。
怨氣的累積:當普通家庭出身的飛行員,耗盡家財、付出青春,卻在狹窄的通道上眼睜睜看著“飛二代”憑借父輩資源輕松插隊、占據優渥崗位,內心的怨憤與不平衡感可想而知。這種情緒,是行業安全文化和團隊凝聚力的隱形炸彈。
五、根源:行政化之癌侵蝕市場肌體。
飛行員嚴重過剩的根源,絕非僅僅是“夢想職業”吸引力過大。更深層次的病灶,在于民航業日益嚴重的“行政化”。
航司的運作,越來越偏離市場規律和經濟效益的指引,轉而深陷“向上負責”的形式主義泥沼。
明明市場信號清晰無比,飛機數量增長有限,飛行員已嚴重供過于求,但航司的招聘計劃似乎并未理性剎車。
一面是行業整體虧損、員工待遇承壓、士氣低落;另一面卻是為了滿足某種“指標”、“規模”或難以言說的“需求”(如安置關系戶),仍在持續大規模招飛。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模式,是行政指令凌駕于市場判斷之上的典型惡果。虧損和壓抑,成了這種扭曲管理必然結出的苦果。
結語:藍天不應是特權的后花園
4114架冰冷的鋼鐵之軀,承載著61415雙渴望翱翔的翅膀。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是中國民航飛行員過剩困局最無情的注腳。
當晉升之路被拉長至數十年,當公平競爭被“飛二代”的特殊通道所截斷,當出海謀生的門被行政之手悄然關上,普通飛行員的熱忱與專業,便只能在不公的擠壓中漸漸冷卻。
這片曾象征自由與夢想的藍天,不該淪為權力與關系織就的封閉花園。
打破過剩困局,不僅關乎數萬飛行員的職業尊嚴,更關乎中國民航能否卸下沉重包袱,真正以安全、效率和公平為基石,飛向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
讓市場回歸市場,讓公平守護藍天,這或許是解開困局唯一的鑰匙。
否則,過剩的翅膀只能在無盡的等待中,感受天空的寒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