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出發前邀請來國際著名的經濟史學家和北京大學相關領域研究中心的主任做講座,提前讓學生們增加對到訪地區和城市的了解;此外聘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擔任學者“導游”,全程為學生們答疑解惑。不僅研學團師資陣容“豪華”,從130多頁的研學手冊到近1:3的師生比配置提供保障,從帶上價格昂貴、體型笨重的“救命神器”AED到活動結束后研學成果匯編出書┅┅大興精華學校連續兩年推出的研學之旅盡顯“高端”與“高品質”的本色,而背后體現出的則是大興精華人幫助學生們提高站位、擴大視野的“良苦用心”。
頂級學術權威“保駕護航”,大興精華研學團含“研”量高
“1820年(嘉慶25年)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是哪個城市?不是倫敦,不是北京,不是紐約,而是蘇州”、“‘色’的發音se,其實是南京官話的發音,而北京官話原本讀作shai”……7月5日下午,作為暑期研學團的行前講座,北京大興精華學校邀請到國際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北大中文系教授郭銳分別圍繞“江南經濟發展脈絡及歷史定位形成”和“北京官話、南京官話與普通話的關系”主題為師生們進行分享。
今年暑期,大興精華學校根據家長們投票結果,將研學目的地選在南京、蘇州和無錫。所以李伯重教授講座主題就圍繞“為什么必須去江南”而展開。他從“富甲天下”、“地靈人杰”、“江南雙城”、“家國天下”四個維度分享了他的觀點;比如在講“富甲天下”內容時,他列舉了去年長三角地區GDP以22.1萬億總量位居國內第一,而在全國GDP十強城市排名中,長三角地區就占據了三席,包括排名第六的蘇州、排名第八的杭州和排名第十的南京。不僅如此,李伯重教授還指出歷史上的江南地區就很富庶,如1820年人均國民收入統計顯示,荷蘭為1015美元,西歐為1194美元,而江南已達到1015美元。在明朝洪武年間,蘇松二府的土地只占全國的1.7%,但稅糧卻占全國的13.7%,平均稅額比全國平均重7倍以上┅┅通過他的介紹,學生們對這個中國幾百年來最富庶的地區更加充滿了好奇心。
講“地靈人杰”時,李伯重教授介紹了江南籍的文化名人、作家和著名學者,以及這里著名的科學家、技術人才等。他還著重介紹了南京和蘇州兩座城市輝煌的過去和現在。講“家國天下”時他重點介紹了范仲淹和東林黨人,而此行的一個重點便是參觀“東林書院”,所以通過他的介紹,學生們加深了對蘇州與東林黨關系的認識。
“北京官話叫‘白薯’,南京官話叫‘山芋’;北京官話叫‘耗子’,南京官話叫‘老鼠’,北京官話叫‘腦袋’,南京官話叫‘頭’”┅┅郭銳教授對比詞匯的不同叫法,讓學生們了解了北京和南京這兩座古都在語言上的交融,而它們又共同塑造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普通話。郭銳教授指出,按照他的統計北京官話在普通話中的總占比達到52%,而南京官話在普通話中的總占比為38.6%,所以在他看來,“普通話是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混合的結果,它以北京官話為底子,吸收了部分南京官話的詞匯和語法形式,其中來自南京官話的成分較為正式,而來自北京官話的成分則較為通俗┅┅”雖然是從語言學這一專業視角切入,但學生們聽完講座對南京與北京這兩座城市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別看兩位教授的講座內容通俗易懂,但他們在學術上的造詣卻令人刮目相看。李伯重教授是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顧問、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榮休教授,曾任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等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客座教授、研究員,是國際著名的經濟史學家。郭銳教授是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和北京語言學會的副理事長。
其實不僅今年研學團行前講座專家規格高,去年大興精華學校第一次組織高一年級學生赴西安和延安的“穿越周秦漢唐 品讀中華文明”研學活動出發前,也邀請了兩位重磅專家開講研學“第一課”,其中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雙懷用兩個半小時時間,為學生們講解了古都西安的演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孟憲實也到場勉勵學生,在行走中掌握更多歷史知識,從前人的智慧中尋找寶貴財富。
除了行前講座聘請重磅專家,大興精華學校還為每次的研學團配備了學者“導游”,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李肖教授這兩年都是全程陪伴師生們去走研學路的。作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教育部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學會的常務理事,李肖教授全程為學生們答疑解惑。從重磅專家開講研學“第一課”到學者“導游”全程陪伴,大興精華學校研學團師資“豪華”的確實至名歸。
也正因如此,7月5日的講座現場不僅吸引了該校高一年級學生和家長到場聆聽,就連周邊學校的幾十位老師也不想錯過這個與重磅專家面對面學習的機會前來聽課,由此可見此次研學營的學術規格之高,難怪有家長在活動后感慨,“學校為孩子們創造的學習條件太好了,希望他們真正能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興精華學校德育校長魏國對此表示,“學校每年研學講座聘請的都是頂級專家,目的就是希望讓同學和老師們能夠獲得最前沿的學科信息,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廣闊的視野。”
研學活動細節準備到極致,處處體現“高品質”辦學理念
“東林黨人以‘清議’為武器對抗宦官專權,但被批評‘流于空談’、‘激化黨爭’。請結合具體史實,論述這種政治斗爭方式的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性”┅┅這是大興精華學校為學生們此次研學所制作的“研學手冊”中需要學生思考和回答的一個問題,而這只是參觀完東林書院后學生的作業題之一;不僅如此,每個行程結束后學生都要面對同樣的很多問題。
對此次研學活動的用心,還體現在對每天行程的精細化設計上,以第一天的行程為例,學生們乘坐高鐵中午到達南京后,除了一小時午餐時間,下午到2點30分就開始參觀金陵兵工廠舊址;結束之后學生們要兵分兩路,文科生晚上6點之前都在南京大學參觀,其中包括了學科特色講座等;而理科生晚上6點之前都在東南大學參觀,其中也包括了特色學科講座以及與優秀學子的面對面交流活動。晚上就餐后學生們還要去游覽中華門和南京城墻,直到晚上9點當天的行程才宣告結束,內容安排可謂非常豐富。
為保障此次研學活動的安全和行程內容的豐富,大興精華學校提前派出黨支部書記和科研主任對研學線路進行了踏勘,既排除安全隱患,同時用實踐方式檢驗研學課題的準確性及有效性。針對廖中揚校長提出的應增加參觀“東林書院”的提議,打前站人員在踏勘中發現,“東林書院”這一板塊的歷史底蘊鋪墊不夠,學科知識略顯薄弱,于是學校決定特邀蘇州科技大學的周揚波教授在南京為學生們做一場有關“中國書院的簡史及其內涵”的講座。作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理事,周揚波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社會文化史、江南區域史,因此對這方面情況非常了解。
為讓學生們了解江南的歷史和風土人情,明確研學期間每天的觀察重點,大興精華學校還提前制作了圖文并茂的“研學手冊”。這本130多頁的手冊中包括了行前須知、知識準備、學科研學課堂、研學每日記錄以及行后收獲等內容;各教研室為此分別展開研究,設計研學課題,力圖使學科知識聯動起來,促進學生們在游中學、學中悟,所以說這本手冊凝聚了該校教育體系、德育體系的集體智慧。
在人員配備上,此次研學活動共有102名學生參加,而陪伴出行的教師人數就達到了34名,師生比之高可見一斑。而作為實行小班制教學的大興精華學校,每班學生最多不超過25人,學校還為每班配備了“雙班主任”,一人側重教學、另一人則側重抓學生的生活或心理方面,所以學校本身的師生比就達到了1:3.5,遠優于北京市一般學校1:10到1:12的比例,這意味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更多關注和指導。而在研學過程中同樣如此,以去年陜西研學為例,總共分為三組,每一組都有專業的研學向導給學生們講解各個景點,介紹歷史故事、人文歷史,講解陜西文化等;此外每一組還有研學導師,關注學生們的生活起居,照顧學生們路上的一切事務;而每一組中學校的帶隊老師,則幫助組織紀律,保證每一個人不掉隊、不落隊,帶領學生們很好地完成研學任務;每一組中都有六到七名班主任、老師陪同,每一天督促點名、每晚收手機,幫助學生們調節情緒、解答疑問,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貼身向導。
考慮到今年行程中要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學校特意安排心理咨詢師隨隊出行,以便隨時處理學生可能出現的情緒問題,此外還安排了校醫同行。在出行前,學校對所有隨隊教師進行了急救培訓,還專門邀請大興區紅十字會專業的工作人員對隨行教師進行AED使用培訓。難怪高一楊同學的母親對此激動地表示,“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次活動能帶上AED。我對AED還是十分了解的,價格昂貴、體型笨重,但被稱為‘救命神器’,為這次活動提供了非常周全的安全保障,老師們真的非常用心和盡責。”
此外,為確保研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的收獲清晰“可見”,大興精華學校不僅要求學生們研學期間每天認真填寫“研學手冊”,回來之后還要以班為單位,各班至少推薦一項優秀成果進行匯報交流展示。去年,大興精華學校《行走的力量——穿越周秦漢唐·品讀中華文明西安、延安研學課程》參評大興區2024-2025學年課程建設征集評選活動,獲評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今年,該校將在去年基礎之上對研學成果進行匯編,擬出版《北京大興精華學校·行走的課堂》(暫定名)一書,成為該校研學活動的又一大亮點。
如此高端、高品質的研學活動,是大興精華學校用心辦教育的一個縮影,他們的這種努力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贊許和肯定。去年參加陜西之行的賈同學就表示,專家講解、小組討論、寫研學手冊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大家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他的父母也深切感受到了孩子研學前后的變化,用他們的話說,“明顯感覺孩子的認知能力、自理能力和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都有所提高,非常感謝精華學校精心組織的研學之旅。”段同學在研學期間每天和父母分享自己行程中吃到的美食、參觀后的心得,讓16年來第一次和女兒分開的父母感到自己的擔心多余了,而且相信了孩子今后可以勇敢地面對未知。在他們看來,孩子這趟研學旅行的收獲頗深,意義不止于學習┅┅52歲還去北大攻讀博士學位的廖中揚校長在讀博之后對精華加大投入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闡釋,他引用康德在《存在理性批判》一書中對物質體和現象的解釋指出,一般情況下現象是接觸不到物質體的,要想無限地去逼近它,就需要提高站位、擴大視野。而這,正是大興精華人不斷打造高品質教育的良苦用心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