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途中,交通工具出事,遇到生命危險,到底是破窗還是等待救援?
關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前幾天K1373次列車破窗事件,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絕大多數人都支持黑衣男子的破窗行為,認為生命第一。
但官方媒體卻建議大家維護公眾秩序,不主張那種破窗行為,破窗男子被帶走后,僅僅批評教育就被釋放。
隨后,廣鐵對此事做出了解釋:……期間,列車工作人員對車內悶熱和旅客耐受情況跟蹤研判,認為客車滯留線路兩側無站臺、車門離地面高度超1.5米、事發時為夜晚、車外無照明、開啟車門可能存在旅客下車摔傷人身安全風險,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
沒錯,一旦破窗或者開門,旅客會擁擠在鐵道上,誰也無法預測會發生什么事。
假設有一輛高速列車通過,發生人員傷亡事故,怎么辦?
誰敢承擔人員傷亡的責任?
值得慶幸的是,K1373次列車只破了一扇窗,暫無人員因悶熱而出現生命垂危的情況。
所以,破窗有點早了,時機未到。
如果當時車廂內有人暈倒,則情況不同。
有網友針對此事,曬出2014年出臺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415條規定:明確要求列車在運行中發生供電中斷或空調故障時,乘務組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15分鐘內開啟應急通風系統或組織旅客疏散,確保車廂內空氣流通,防止旅客因高溫、缺氧引發健康風險。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規范》第9.3.7條規定:空調列車突發故障時應在15分鐘內啟用備用通風裝置;若無法恢復,須組織旅客轉移至其他車廂或疏散至安全區域。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規則》第24條則強調:在列車滯留期間,乘務組須優先保障旅客生命安全。超15分鐘未有效處置通風或疏散問題,旅客有權采取必要自救措施(如破窗、使用應急設備等)。
也就是說,根據鐵路的相關法規,在斷電和高溫下,是允許破窗的。
但根據鐵路內部文件:空調系統完全失效且車廂溫度持續超過35℃,才能采取破窗行為。
K1373次列車破窗事件中,車廂內的溫度是多少,暫時沒有任何官方的數據,但根據一些視頻顯示,列車員和乘警都是汗流浹背。
K1373次列車事件已經成為過去式,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我來看看發生在2021年7月20日鄭州地鐵的進水慘劇。
2021年7月18日開始,鄭州就連續下雨,但雨水不大,20日下午二時左右開始,迎來了一場數十年未見的狂風暴雨。
暴雨持續了數個小時,導致街上轎車被淹,多處地鐵口進水。
傍晚六時左右,地鐵5號線04502次列車行駛至海灘寺站至沙口路站上行區間時,遭遇澇水灌入、失電迫停,當時困在列車內的乘客有數百人。
大家都安靜地在車廂內,等待救援。
直到救援隊到達,到了21時左右,才從淹沒的車廂內救出絕大部分乘客,最終導致十幾名乘客喪生。
事后官方公布了“7·20事件”的責任,認定:15:09五龍口停車場多處臨時圍擋倒塌、16:00地鐵5號線多處進水的情況下,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沒有領導在線網控制中心(OCC)和現場一線統一指揮、開展有效的應急處置,直到18:04才發布線網停運指令,此時列車已失電迫停。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應對處置管理混亂,未執行重大險情報告制度,事發整個過程都沒有啟動應急響應,18:37乘客疏散被迫中斷,但直到19:48地鐵運營分公司才向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值班處報告,幾百名乘客已被困車廂1個多小時,嚴重延誤了救援時機。
幸存下面來的乘客在網上發布了一些視頻,根據視頻顯示,積水不是一下子淹沒車廂的,而是一點點的滲透進去的,前后兩個多小時,從腳背慢慢升到脖子……
很多乘客給家人打電話發信息訣別,卻沒有一人破窗自救。
事發后,有網友認為:18時左右列車停了下來,積水慢慢滲透,21時左右有地方快淹過脖子。期間3個小時左右,水一直倒灌,車廂還缺氧,為什么不先砸窗讓車廂進來氧氣呢?
但也有人認為:車廂密閉性好,進水慢,不砸玻璃還能靠著車廂內的氧氣等待救援,砸了窗要是水直接從砸的地方進來,把整個車廂全淹了,絕大部分人都會喪生。
根據親歷者回憶,車廂因為水流傾斜后,翹起的一面有窗戶在水位線外,所以最后才砸的窗。這意味著車廂傾斜之前,窗戶完全在水位線以下。
也就是積水完全淹沒了車廂。
而私家車在掉入水中之后,根據自我救生的常識,只有砸開車廂,才有一絲逃生的可能,如果不砸,則完全沒有逃生的機會。
按照當時鄭州的水災情況,地鐵并非停在地鐵站里,而是停在兩個站點中間的隧道里,隧道內沒光源,也不知道前方路況水情,即便砸開窗戶逃出去,還要在隧道里游一大段的距離。
有多少乘客會游泳?如果真的破窗出逃,遇難的人會不會更多呢?
鄭州的“7·20事件”,其實是地鐵公司的失職,導致了慘劇的發生,如果提前做出預案,完全可以讓乘客蹚著水,有序撤離到安全地帶。
總之一句話:命是自己的,看你怎么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