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求是》雜志第10期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重要文章。文中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這一論斷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靈活運用和把握,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政治自覺與制度自信。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社風民風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社風民風好,人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求真務實、不尚虛夸、勇于開拓,就能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攻克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反之,如果社風民風不好,人們一味追求享樂,鋪張浪費,人心浮躁,精神萎靡,不僅個人難以自立自強,黨和國家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也將化為泡影。如何才能實現一個社會有好的風氣?關鍵是要有好的黨風。在社會主義中國,黨風決定和引領社風民風,這有其內在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
從理論邏輯來看,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一個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形象問題。人們對事物的內在本質進行價值評判,往往以其展現的外部形象為直接依據。黨的形象不是空洞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是通過每個黨組織、每位黨員和領導干部的作風反映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即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它集中了中華民族最優秀、最覺悟、最勇敢、最堅定的代表,以及一大批具有才能和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既然是先鋒隊,黨的組織對其成員在行為、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就必然高于對于社會一般成員的要求,而社會成員同樣對黨的組織和成員產生更高的期望值。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黨風建設需要通過強化理想信念、嚴明紀律規矩,使黨員干部成為社會道德示范群體。因此,如果黨的作風好,黨的形象就好,必然獲得人民群眾肯定的評價,從而獲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社風民風在優良黨風的引領感染下,也將向善發展。反過來,如果黨的作風不正,黨的形象就差,必然受到人民群眾的否定,從而被群眾所拋棄,而社風民風必然滑坡。
從歷史邏輯看,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立場和唯一宗旨,要求全體共產黨員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無私奉獻。中國共產黨以其對中華民族無限忠誠和巨大貢獻,贏得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和愛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發自內心對中國共產黨的最高贊譽和正確的評價。1942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就提到:“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只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到全民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通過延安整風運動,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推動了革命根據地社風民風的改善。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執政的陜甘寧邊區建設出一個全新社會。毛澤東自豪地說,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與當時國統區的“西安作風”“重慶作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共產黨以優良的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開展一系列整黨整風,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提高了黨的威信,初步形成了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的機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提出:“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每個黨員都能以身作則,我們的一切事情就都好辦了。”此后,通過開展整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教育、黨的先進性教育等活動,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有了進一步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引領社風民風得到全方位、高質量持續推進。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推動整治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民間陋習,傳統節日摒棄封建迷信、回歸文化本位,面子文化、浮躁功利等不良社會心態得到有效校正,崇實尚儉、戒貪尚廉的新風正氣不斷充盈。在黨風的引領下,社風民風實現了歷史性的好轉,節約成為全社會新風尚,奢侈品不再走俏,餐飲行業迎來了轉型潮,請客送禮不再追逐時髦了,長期整治不了的高價煙酒、高價月餅、高價花卉、高價宴請、高價娛樂,逐漸銷聲遁跡;隱藏在公園、景區內的高端會所也紛紛樸素轉身、還景于民,全社會形成了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
從現實邏輯看,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的特點,黨的作風建設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不可蜻蜓點水,不可虎頭蛇尾,不可只是一陣風,否則不僅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會導致作風問題不斷反彈、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要正視現實中存在的挑戰和問題,綜合施策,構建“制度——文化——技術”三位一體的引領機制。
一是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本身就蘊含著干部和群眾打成一片的行動理念。黨風建設應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為人民服務的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及各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群眾路線,就要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古人云:“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構建科學的群眾參與黨風建設的體制機制。一個地方的黨風建設搞得好不好,主要應由廣大人民群眾來評判。
二是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政治品格,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做到忠誠干凈擔當。積極創新思想教育的方法、途徑。積極探索先進典型宣介的途徑方法。凸顯先進人物的生活化,使典型可親、可敬、可愛、可學,將黨性光輝轉化為社會精神坐標。尤其是要結合青年群體的特征,創新黨風引領社風民風的話語體系,避免形式化和公式化。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改革要善于將紅色文化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文藝領域,打造“主旋律”影視作品,重構大眾對于中國共產黨黨風建設的歷史記憶,提升人民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黨風的認同,并逐漸使之化為民眾的自覺。
三是推進黨風引領社風民風制度建設,實現制度規約與示范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與各地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的黨內法規。中央八項規定以徙木立信之舉實現時代風氣之變。新時代以來,其他的黨內規章如黨員干部“禁酒令”“婚喪嫁娶報備”等規定也相繼出臺,這些黨內規章的運用產生了巨大的外溢效應,如近年來不少地方出臺有關婚喪嫁娶的村規、鄉規民約,對一些地方的結婚彩禮實行限高等等,促使推動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風尚。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必將進一步推進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的實踐。
四是黨員干部要堅持原則、敢于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原則是共產黨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個干部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黨員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是切切實實生活在人民群眾中間的“人民勤務員”。共產黨員都有親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級、下屬等,推進工作、解決問題、待人接物等都會面對原則和人情的選擇。原則跟人情能夠統一當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統一時要毫不猶豫堅持原則,決不能遷就人情。黨員干部對于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和陳規陋習要敢于抵制,敢于發聲,以黨員干部的一身正氣引領社風民風向善向上發展。
總之,“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特色范式,既是政黨自我革命的溢出效應,也是傳統“以吏為師”治理智慧的現代化。其成效直接影響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整合能力與文化認同建構。發展到今天,在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方面我們有了更多的有利條件和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堅持不懈推進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必將形成黨風、社風民風的良性互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新時代上海完善基層監督體制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社風民風好壞,為什么與黨風有直接關系》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鄔思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