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劉少奇的書法,不禁想問,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女孩很喜歡練字,有一次看到舅舅買了好看的字帖,于是她向舅舅討要并帶回字帖喜滋滋地開始練習起來。
可是,當她樂在其中時,她父親開始數落她,說他從來不練字也把字寫得龍飛鳳舞的,并不停地嘮叨字不能規規矩矩地寫,必須快帶草。結果,女孩子沒練成,反而一手漂亮的楷字行不行,草不草地變成丑字。
女孩長大了,又對楷書莫名的歡喜,就對著字帖日夜練習字又開始變漂亮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她母親整理父親東西的時候,她從舊書堆里發現了父親沒練完字的稿紙還有自己兒時練習的字帖。那一天,她才明白父親一手漂亮的字并非天生的,而是偷偷的練出來的。
劉少奇,這位了不起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不光在戰場上英勇,心里頭還有股子愛學習的勁兒,那是真叫人佩服。大伙兒常說“三天不學習,跟不上劉少奇”,這話可不是白說的,他那股子好學精神,簡直成了傳奇。
說到劉少奇愛文學,嘿,那可是出了名的。他啥書都愛翻,看完還得動動筆,寫點自己的心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本書,就是他邊學邊想,寫出來的寶貝。這本書啊,不光道理講得透,文字也特別接地氣,讓人一讀就懂,還成了咱們黨員自我提升的寶典。你瞅瞅那手稿上的字,行云流水,一看就知道寫的時候多用心。
劉少奇不是專門練書法的,但寫出來的字,那叫一個有味道。筆畫流暢,結構自然,看著就讓人舒服。特別是他寫小字的時候,那真的是在針尖上跳舞,功夫了得。他平時寫的信、批的文件,哪怕是小小的一筆一劃,都透著那么一股子文化人的氣息。
他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樣,有股子穩重又不失靈動的勁兒。沉穩中帶著豪邁,內斂里藏著才情。這書法啊,就是他性格、氣質、學問的綜合體現。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還能抽出時間練練字,這份對美的追求,對文化的尊重,真是讓人佩服。
劉少奇的書法藝術,不單是個人興趣的體現,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他的筆觸之中,流露出對祖國深沉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深情厚誼。這些書法作品,宛如一座座跨越時空的橋梁,將歷史與當下緊密相連,讓我們能夠感受到那份源自往昔的溫暖與力量。
現在啊,我們再看劉少奇的書法作品,還是會被它們深深地吸引。它們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劉少奇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華。我們也應該像劉少奇那樣,多學習,多思考,用筆墨記錄下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別忘了讓文化之光照亮我們的路。
我們努力試想一下,一個從未摸過筆的人,竟然能寫一手漂亮的字體,這種現象根本不可能存在。這是因為自己的漂亮與否,沒經過習練的人是根本體會不到它的艱辛與珍貴的。
沒練過書法,但能寫得一手好字,要么這個人是天才,世上獨一無二的天才,要么就是純屬沽名釣譽,其實背地里不知道使了多大的力氣下了多大的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偸窃趯W習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學習書法也是如此。
一個對漢字沒有興趣又沒有感悟的人,怎么寫也不會寫出異彩紛呈的漢字,除非他是偷來的,要么就是私底下暗自臨摹的。練武的人知道一句話,叫作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說的是為了練好武術,必須在三九嚴寒和盛夏酷暑堅持練功,否則的話,就是一個擺設,就像我們形容的那樣——三腳貓的門外漢。
寫字也一樣。一個連筆都不碰觸的人,竟然拿出了一篇令人嘖嘖稱奇的好字,怎么會不令人懷疑?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后受罪。這是古人的經典語錄,也是萬事必須下苦功的經驗之談,沒有不避寒暑的刻苦和執著,只能眼看著他人把字寫得五色斑斕,妙筆生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