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短視頻看到新聞,說不少酸奶出問題了。我閨蜜上周買了一款寫著進口的酸奶,結果蛋白質才1.2克,連國家標準都夠不著。配料表里白砂糖排老二,后面還有好些看不懂的添加劑,一瓶賣十五塊,看著就像是灌的糖水。
超市貨架上的酸奶包裝都很花哨,便宜的幾塊錢一瓶特別好賣。不過仔細看標簽,很多寫著"風味發酵乳",蛋白質才1.5克左右。有些甚至水排第一,生牛乳都排后面了,其實根本不是酸奶,是乳飲料。
市場監管的人說這些商家特別狡猾,這邊查完那邊換個名字又出來了。縣城小超市最嚴重,好多老人圖便宜買回去,誰知道喝了對身體有啥影響。有次我陪奶奶買東西,她指著六塊的酸奶問我為啥比十塊的甜,其實含糖量更高。
識別真酸奶就兩招:看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3克才算數;再看配料表,第一位要是生牛乳或者奶粉。那些寫著水排第一的直接別買。之前我也被坑過,買了一款寫著零添加的,結果配料表里糖排第三,還加了兩種人工色素。
直播平臺上很多人推薦所謂健康酸奶,吹得天花亂墜。實際一查成分表,好多寫著白砂糖、果葡糖漿。有健身的朋友買了號稱無糖的,結果碳水含量比普通酸奶還高。商家就是利用大家想健康的心理賺錢。
價格高的也不靠譜,上周朋友買的進口酸奶蛋白質才剛及格,但糖分比國產的多一倍。現在買東西我都養成習慣,先翻過來看成分表。上次在便利店發現一款十塊錢的,蛋白質2.8克,配料前兩位都是生牛乳,這才算真酸奶。
超市貨架上那些五顏六色的包裝,其實一半都是水加糖。最近有報道說某些低價酸奶蛋白質合格率不到兩成,難怪喝起來跟喝汽水一樣甜。現在買東西我都會帶放大鏡,那些小字印刷的標簽看得特別費勁。
總結下來,貴的不一定好,便宜的全是坑。買酸奶主要看兩個硬指標,其他宣傳的都是浮云。下次要是有人非說這是消費焦慮,我就問他:"蛋白質都不夠,健康從何談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