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以色列。
就在幾天前,一位以色列未來黨議員踏上中國臺灣地區土地,會見了當地所謂“副總統”和“外長”,返程后更在社交媒體上與臺方人員互相吹捧,甚至公然在以媒發文時將臺灣稱為“國家”。
這場鬧劇立即招致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的雷霆回應:嚴正交涉、強烈譴責、要求立即糾錯!
這位議員的所作所為絕非普通外交失禮,而是精心設計的政治挑釁。中國使館發言人一針見血地指出,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中以關系政治基礎,嚴重毒化中以友好和務實合作氛圍”。
這三個“嚴重”絕非外交辭令的堆砌,它直指以色列某些政客正用臺灣問題作為籌碼,在兩國關系基石上鑿開裂縫。
一面賺著中國的錢,一面捅著中國的刀,這個中東小霸的算盤打得震天響。
就在月初,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面對鏡頭發出赤裸裸的要挾,要求中國“立即停止進口伊朗石油”,甚至揚言只要中國掐斷這條“輸血管”,就能讓伊朗經濟崩潰。
這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對中國頤指氣使。30年來,這個人口不足千萬的國家,依仗美國庇護,在臺灣問題、軍事合作、國際場合上,一次次踐踏中國核心利益。歷史早已寫滿以色列背信棄義的證據,每一筆,都欠著中國的賬。
去年9月,以色列戰機轟炸黎巴嫩時,多枚航空炸彈落在中國維和部隊營地730米處,沖擊波震碎營房玻璃。
這并非“誤炸”偶然:2006年以軍襲擊聯合國哨所,就曾導致中國維和官兵犧牲。更令人警醒的是,維和部隊坐標早已公開透明,以軍不可能“看不見”;營地選址也刻意避開了交戰區——所謂“誤炸”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怒斥以色列“漠視生命、侵犯主權”,殲-20戰機隨即進駐西北機場,航程直逼中東;海軍護航編隊挺進地中海,導彈驅逐艦劍指沖突海域。
1996年,以色列在美國施壓下撕毀對華“費爾康預警機”合同,讓中國空軍現代化進程被迫延遲數年;2005年,以色列再次毀約,中斷向中國出口無人機技術。這兩次毀約并非商業糾紛,而是政治脅迫下的背叛,美國一聲令下,以色列便毫不猶豫犧牲中國利益。
諷刺的是,今年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竟公然要求中國“管管伊朗”,試圖將中國拖入中東泥潭。一邊對華捅刀,一邊要中國替它擋槍,算盤打得震天響。
巴以沖突爆發后,美國、日本火速派出軍機撤僑,而2.5萬名中國公民被困戰火。以色列僅對歐美開放軍事撤僑通道,對中國則暗示“商業航班尚存”——實則機票價格飆漲十倍。
更令人心寒的是,以方私下放風:只要中國在沖突中“表態支持以色列”,便可獲得撤僑便利。
用平民生命作政治籌碼,以色列的冷酷算計暴露無遺。
1949年,以色列曾是中東首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卻在1950年朝鮮戰爭中追隨美國對抗中國;1955年萬隆會議后,中方本可順勢建交,以色列卻因忌憚美國態度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當中國轉向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后,以色列竟污蔑中國“助長恐怖主義”——這種因戰略短視反咬恩人的行徑,為日后反復背約埋下伏筆。
本次以色列議員竄臺絕非個人行為。未來黨是以議會第三大黨,其成員訪臺前必獲黨內默許。更值得警惕的是,此人返以后大肆宣揚“臺灣是國家”,還鼓動更多議員“跟進交流”。
中國使館發言人一針見血:“讀點中國歷史,才不會被蒙蔽!”從《開羅宣言》到183國建交公報,臺灣的法律地位早有定論。以色列某些政客假裝不懂歷史,實則是想借臺海問題向美國納投名狀。
以色列這個國家不值得同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清了它的本來面目。看看以色列那些政客,他們流浪千年真是一秒都不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