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掠過川西高原的山脊,灑在四川省道孚縣八美鎮卡瑪村的小墨石群上。錯落的石林泛著青灰光澤,幾匹駿馬踏著輕快的步子穿過村落,馬背上的游客正舉著相機記錄這獨特的高原景致——這幅生動的畫面,正是卡瑪村從“守著石頭過窮日子”到“借石興業奔富路”的鮮活注腳。
游客正在買燒烤。道孚縣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道孚鄉村旅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縮影,卡瑪村的蛻變始于對自身稟賦的重新發現。這個緊鄰“中國最美石林”八美墨石公園的村落,坐擁鮮水河斷裂帶經億萬年地殼運動、風化雕琢而成的地質奇觀,卻曾因交通閉塞、觀念保守,長期困在傳統農牧業的圈子里,村民收入微薄。
轉折發生在道孚縣“生態立縣、旅游興縣”戰略的深入推進。卡瑪村抓住“景區帶村、以點帶面”的發展契機,用“黨建引領+資源整合+資產租賃”的思路,把沉睡的“石頭資源”變成增收的“金鑰匙”。
馬幫體驗是最先火起來的“招牌”。80多戶住在小墨石附近的村民自發組建馬幫服務隊,牽著馬匹載著游客穿行在石林與藏式民居之間,馬蹄聲里藏著的,是實實在在的增收希望。
“以前養馬是為了干活,現在養馬是為了賺錢。”村民口中的變化,背后是當地政府的精細管理:馬幫調度、游客流量、收支明細全流程信息化,村民們還定期參加應急常識、服務規范培訓,分組分時運營的模式讓大家干勁十足。2024年,卡瑪村馬幫總收入達200萬元,戶均收益約3萬元。
卡瑪村的馬幫服務隊正在為游客服務。道孚縣委宣傳部供圖
不止馬幫,村口的9處農特產品售賣攤位同樣熱鬧。這些統一規劃的攤位以公開租賃方式運營,每年為村集體帶來3.6萬元收益,每戶分紅穩穩超過3萬元。沿著景區步道往里走,藏式民宿的煙囪冒著裊裊炊煙,特色餐館里飄出酥油茶的香氣——旅游旺季時,這些家門口的“生意”常常供不應求,村民們笑著說:“現在不用背簍翻山賣特產,客人自己找上門來。”
看得見的變化不止于錢袋子。道路黑化后,貨車能直接開到家門口;路燈亮起來,夜晚的村落不再漆黑一片;4G信號滿格,村民們用手機就能接訂單、學技術。更令人欣喜的是,紅色文化與木雅文化在村里“活”了起來:節慶時的鍋莊舞跳得更歡,老人們講的紅色故事吸引著游客圍坐傾聽,鄉風文明的種子在旅游發展中悄然生根。站在新起點上,卡瑪村的算盤打得更精:依托小墨石資源延伸產業鏈,開發石林研學、民俗體驗等新項目。(央金、赤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