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7月9日拍攝的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無人機照片)。
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7個中國傳統村落、11633棟明清古建筑……古宅錯落,古建幢幢,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被譽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
竹橋村是金溪縣眾多古村落中的代表,其歷史悠久,現存明清古建筑109棟,是享譽古籍收藏界的“金溪書”重要發源地與承印地。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古風古韻,當地不斷提升竹橋村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性修繕文隆公祠、蒼嵐山房、余氏大屋等古建筑,著力發展文化創意、中醫康養、特色民宿等產業……這個昔日鮮有人問津的貧困村、落后村搖身一變,躋身中國最美村落。
2024年,竹橋村接待游客51.43萬人次,帶動農戶增收300余萬元,成為集文化體驗、非遺研學、鄉村旅游于一體的“活態古村”典范。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這是7月9日拍攝的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這是7月9日拍攝的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這是7月9日拍攝的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來到金溪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荊楚理工學院和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的師生在竹橋村參觀調研。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金溪縣第二中學學生在竹橋村繪畫寫生。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金溪縣第二中學學生在竹橋村繪畫寫生。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金溪縣自媒體主播在竹橋村通過網絡直播助力當地特色水果“金溪蜜梨”銷售。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一名工匠在竹橋村蒼嵐山房展示傳統雕版印刷技藝。蒼嵐山房曾是竹橋村學子讀書的學堂,也是雕版印刷作坊。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一名小朋友在竹橋村蒼嵐山房體驗雕版印刷技藝。蒼嵐山房曾是竹橋村學子讀書的學堂,也是雕版印刷作坊。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中門樓前,金溪縣青田書院院長洪志文(右一)向來到金溪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荊楚理工學院和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師生介紹竹橋村文化傳承和古建保護等情況。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來到金溪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學生在竹橋村就古建保護和文旅發展等情況與當地村民交流。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來到金溪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學生在竹橋村調研古建保護和文旅發展等情況。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游客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觀看“手搖獅”表演(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7月9日,兩名當地少年兒童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玩耍。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