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張忠謀曾信誓旦旦說:"想扼殺中國?中國真的沒辦法反擊。"結果自己的臺積電被美國死死拿捏,1000億美元砸進去,想抽身都抽不出來。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那個被他說得"毫無辦法"的中國,面對601家企業的封殺令,竟然表現得比這位"半導體教父"還要從容淡定。
這張老臉還要被現實抽多少次?啥時候預言家變成了被現實狠狠教育的小學生?
制裁一個月,到底誰的臉被抽得更響?
這一嘴巴子抽得,連圍觀群眾都看傻了。臺灣當局拉出601家大陸企業的黑名單,臺積電跟著痛下殺手,所有人都等著看好戲。
按照張忠謀的劇本,這一招應該讓中國半導體產業"元氣大傷",讓那些被他瞧不起的大陸企業跪著求饒。
可一個月過去了,該生產的還在生產,該發展的還在發展,中國半導體這艘大船穩穩當當,連個浪花都沒濺起來。
更有意思的是,國際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沉睡的巨人"。28.6%的全球市場份額擺在那里,誰還敢說中國"無能為力"?
反倒是張忠謀這邊,臺積電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美國那邊催著交保護費,從120億美元一路飆升到1000億美元,這哪里是投資,分明就是被人拿槍頂著腦袋搶錢。
華為的麒麟9000S處理器悄悄發布,采用中芯國際7納米制程,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這一下子把所有唱衰中國的專家都打了個措手不及。
張忠謀的預言徹底成了個笑話。現實就是這么打臉,一點面子都不給。那個被他斷言"毫無辦法"的中國,用實際行動狠狠抽了他一記耳光。
要說誰的臉被打得更響,答案顯而易見。不是中國,而是那些自以為是的"預言家"們。
這位"教父"的水晶球,咋就不靈了?
張忠謀這次栽得不輕,栽的不只是面子,更是那套陳舊的思維模式。這位"半導體教父"怎么就算錯了賬呢?
說到底,還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老毛病犯了。在張忠謀眼里,技術就是西方的專利,中國永遠只能跟在后面撿漏。
可他忘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中國人從來不缺聰明才智,缺的只是機會和時間。這些年國家投入的1500億美元研發資金不是白花的。
更要命的是,張忠謀用的還是靜態思維看動態發展。2020年的中國和2025年的中國,能是一回事嗎?
人才回流的速度讓人咋舌。《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硅谷人才流失給美國造成了3萬億美元損失。這些頂尖人才回到祖國懷抱,帶來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整套的創新思維。
張忠謀就像個坐井觀天的青蛙,眼界就那么大,自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廣闊。他以為臺積電掌握了60%的全球市場份額就能為所欲為,殊不知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攔不住。
最諷刺的是,這個預測水平還不如天氣預報準確。氣象臺至少還能預測個七八成,張忠謀這次是徹底翻車了。
技術封鎖這把刀,最后傷的是自己。中國被逼著走自主創新的路,反而練就了一身真本事。自給自足的能力從16.6%提升到28.6%,這速度連張忠謀做夢都想不到。
技術封鎖這招,為啥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歷史這玩意兒,總愛轉圈圈。1980年代美國也是這么整日本的,結果呢?韓國臺灣撿了個大便宜,趁機崛起成了新的半導體強者。
當年日本半導體全球領先,市場份額超過50%。美國人看不下去了,通過《日美半導體協議》狠狠打壓了一把。
結果怎么樣?日本確實被打趴下了,但韓國的三星、臺灣的臺積電卻趁機做大做強。美國人費了半天勁,到頭來還是沒能獨霸江湖。
現在輪到中國了,劇情簡直如出一轍。美國想壓制,臺積電配合表演,結果呢?中國這頭雄獅徹底被驚醒了。
技術封鎖的邏輯本身就有問題。你越是不讓我發展,我越要證明給你看。中國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難,越是逆境越能激發出強大的反作用力。
看看現在的局面:全球半導體產業重新洗牌,臺灣占23%,中國大陸占21%,美國只剩10%。這個數據對比,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更要命的是,臺積電現在是徹底被美國套牢了。當初說是去美國建廠,現在變成了被迫"上貢"。1000億美元的投資壓力壓得臺積電喘不過氣來。
張忠謀心里其實明白得很,他也多次表示不看好在美國建廠的決定。可是有什么辦法呢?胳膊擰不過大腿,企業家面對政客,從來都是弱勢群體。
技術封鎖這招之所以總是失效,根本原因在于它違背了科技發展的基本規律。科技進步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任何想要壟斷的企圖都注定要失敗。
大國崛起這趟列車,誰也攔不住
獨霸武林的時代過去了,接下來就是群雄并起的春秋戰國。2030年的全球半導體格局,注定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中國到2030年很可能占據全球30%的產能份額,正式超越臺灣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基地。
這不是吹牛,而是基于實實在在的數據推演。2021到2023年間,中國啟動了17座新廠建設,2024年月產能達到885萬片,預計2025年增至1010萬片。
該突破的技術,一個都跑不了。中國在成熟制程市場已經站穩腳跟,先進制程也在快馬加鞭追趕。想卡脖子?門都沒有。
美國人現在也看明白了,純粹的技術封鎖行不通,開始調整策略推動"友岸外包"。可是地緣政治這攤渾水,越攪越復雜,供應鏈的脆弱性反而更加凸顯。
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的發展,進一步推高了對高端芯片的需求。2025年AI芯片市場預計達到1500億美元,這塊蛋糕誰都想分一杯羹。
張忠謀當年的自信,反映了臺積電的巔峰時刻,但中國的崛起證明了他并非"無能為力"。大國崛起這趟列車已經開動,誰也別想攔得住。
技術競爭到最后,拼的不是一時的領先,而是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有那種"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韌勁。這種韌勁,曾讓中國在一窮二白時造出原子彈,也能在技術封鎖中實現半導體產業的突圍。
坐下來好好做生意,總比動不動就搞封鎖要強得多。開放合作才是正道,這是歷史的大趨勢,擋都擋不住。
結語
張忠謀這次栽了個大跟頭,栽的不只是面子,更是那套"老子天下第一"的陳舊思維模式。技術封鎖的時代正在落幕,開放合作的新篇章已經開啟,這是歷史的大趨勢,誰也改變不了。
面對這樣的大變局,你覺得那些還抱著霸權思維不放的人,還能蹦跶多久?來聊聊你的看法。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