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世運會”)開幕已不足一個月,成都進入“世運時間”。為產品找場景,為場景找產品,7月10日,“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賦能世運場景供需對接活動在天府數智谷舉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是成都市科學技術局聯合世運會執委會城市工作服務部、宣傳部(開閉幕式部)共同舉辦的第四次供需對接專場,借助活動搭臺,一批“成都造”“成都創”科技成果加速融入成都世運會。
“真金白銀”力挺轉化示范
6個科技賦能世運場景成果轉化示范項目發布
加快科技賦能,成都正有一批批科創成果加快涌現,為世運會提供“成都方案”。活動上,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公示了科技賦能世運場景成果轉化示范項目擬立項項目。
據介紹,今年4月,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世運執委會城市工作服務部聯合發布《2025年成都市科技賦能世運場景成果轉化示范項目申報指南》,結合場景創新工作,圍繞火炬傳遞、智慧導覽等8個具體場景,組織科技賦能世運場景成果轉化示范項目,以“真金白銀”的支持,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轉化,通過科技賦能,讓賽事舉辦更安全,觀賽體驗更暢快。
6個項目包括——
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四足機器人科技賦能2025成都世運會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 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的“基于激光雷達SLAM與大語言模型的雙輪足智能機器人”; 四川中和青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環寶俠綠色智慧廁所”; 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機器人賦能世運會場景項目”;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空間智能的交通勤務機器人成果轉化和應用”; 四川美廁科技有限公司的“美廁自動清潔無人廁”。
活動中,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城市工作服務部發布《成都世運會科技賦能需求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據介紹,《清單》征集各賽區、場館中心和執委會各部(室)的科技項目需求,包含機器人類、低空經濟類、運營保障類、運動輔助類、智慧場館類、互動體驗類等6大類別,涵蓋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前沿科技領域,為科技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
成功牽手
一批科技成果將在成都世運會上應用
“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賦能世運場景供需對接活動已舉辦4場,不僅精準鏈接成都世運會豐富的應用場景與“成都造”的前沿科技成果,更加速了科技賦能成果在成都世運會籌備和舉辦過程中的落地應用。
活動上,舉行了成都世運會捐贈合作企業簽約儀式。現場,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交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伊娃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光耀恒拓(成都)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成都市英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影智科技有限公司與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簽約。
“我們的服務機器人將提供配送、零售、巡邏等服務。這將是首次在國際頂級賽事中部署人工智能末端配送系統。”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翔介紹,越凡創新計劃在世運村部署配送、零售及巡邏三大類、共計10余款機器人產品。
“前期我們多次參加市科技局組織的世運場景對接活動。正是通過‘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系列活動搭建的平臺,我們與執委會多個需求場景進行精準對接,最終促成了機器人產品在世運場景的應用落地。”劉翔說道,“通過參與此次成都世運會,我們將積累寶貴的國際賽事保障經驗以及超大園區末端配送經驗。這不僅將賦能未來更多賽事,更有望推動智能化配送成為國際頂級賽事的‘標配’,讓‘成都造’的機器人技術和產品更好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此次簽約的另一家企業,成都市英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將為世運會增添獨特的空中視角。“這次簽約的主要內容是‘空中看世運’低空飛行服務。我們公司自研的全球首款可折疊、可換電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英武旋影S-one,將應用于成都世運會期間的空中低空游覽、低空運輸以及飛行表演等場景。”成都市英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殷鵬表示。
殷鵬特別提到,“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賦能世運場景供需對接活動為企業提供了“體育+科技”應用場景的更多可能性,“正是在主辦方的助推下,我們了解到成都世運會的項目需求與機遇,并進行了對接,成功將產品落地到成都世運會這個世界級的賽場。”殷鵬繼續說道,“世運會不僅是向全世界展示成都科技創新實力的窗口,同時也是助力企業提升國內外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寶貴機會。”
“一批‘成都創’科技成果正為成都世運會加速賦能。依托自主研發的駐空照明機器人系列產品,四川伊娃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提供戶外大型空中照明保障系統,“我們的機器人產品不僅續航時間長,同時可以在高海拔、暴雨等惡劣天氣穩定運行。此次為保障成都世運會相關賽事順利進行,我們成立了一個專項組,可以做到24小時響應。”公司總經理鄧勛介紹道。
“成都世運會不僅為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轉化示范的創新應用場景,也是一個世界級的賽事舞臺,讓企業能被更廣闊的市場看見,提升科技品牌知名度。”鄧勛表示,其產品已在貴州“村超”等體育賽事上應用,還有望在“蘇超”上亮相,“除了在體育賽事場景,我們的機器人還能在電力、應急、消防等領域有廣泛應用。接下來,我們也希望能參加相關成果對接活動,讓我們的機器人在更多場景下實現科技賦能。”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圖據成都市科學技術局
編輯 成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