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王恬、通訊員程潔報道:“我深切體會到基層的艱辛與不易,崗位可以掛職、責任不能掛空、初心更不能掛起。我們運用市局零基預算的創新路徑和方法,助力基層財政突圍破局。”掛職嘉魚縣財政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的李皓,在實踐中將新理論轉化為解決老問題的金鑰匙。
7月4日,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通過健全干部交流機制,該局選派骨干赴縣(市、區)財政局掛職副局長,在核心崗位挑大梁。李皓是其中的一位。
當“大財政體系建設”攻堅號角吹響,市財政局將干部培養的課堂搬到財政實踐一線。
全面落實“三個三分之一”工作要求,規定每位干部向上爭資、到基層調研、處理日常事務時間各占三分之一,讓干部走出辦公室。
面對新進年輕干部專業短板,市財政局打造“青藍結對 導師幫帶”工程,組建以“80后”為主體的財政政研組,開設“咸寧財政大講堂”,舉辦“財會能力素質提升班”,開設財務會計、預算管理、金融投資等課程,總課時達74個,培訓財政及市直財會人員244人,全局18名年輕干部獲專業技術等級。
小組核心成員、“80后”女干部李崢2019年底機構改革轉隸到市財政局,3年時間,先后取得會計中級技術等級和法律職業資格。“政研組逼著我們不斷鉆研、碰撞思想。如‘過緊日子’政策,我們不僅自己學深悟透,還要在局里的‘財政講堂’給同事講清楚,更要跟預算單位講明白。”專業素養的提升很快讓她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她精心準備的預算管理政策解讀課,因案例詳實、操作性強,成為預算單位業務學習的“爆款”課程。
該局還創新實行一個預算單位駐點一名財政監督指導員的制度,每月下沉預算單位,讓干部在財政改革、項目建設、爭資爭項、財會監管一線接受實戰磨煉,在“歷事”“閱人”中快速成長。
76名財政監督指導員如“流動哨兵”,每月4天雷打不動下沉165家預算單位,在一線“望聞問切”中,76名財政監督指導員共下沉165家預算單位和179個政府投資項目實施現場1600天(次),發現并推動整改問題14類、550個。
如何準確評判和科學運用干部的實績表現?市財政局建立考事與考人、平時與年終、黨務政務與業務為一體的全員績效考核制度,讓“干得好”看得見、摸得著,用財政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保證了全市財政平穩運行。
今年以來,市財政局6項改革入選全省財政科學管理試點,位居全省前列,“財政+金融”組合機制改革入選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試點,“金木水火土數”六類資源盤活提供咸寧模式,成功爭取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獲獎補資金5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