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經歷將激勵我以更堅定的信念、更務實的作風投身工作,努力將鍛煉收獲轉化為服務地方發展的實際能力,為通山縣產業振興貢獻力量。”近日,湖北通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干部胡泳琪結束了在藥姑山產業園的實踐鍛煉,她在工作日志中寫下這段感悟。這場為期一個月的“實戰淬煉”,正成為通城年輕干部成長的“加速引擎”。
時間回溯到5月10日,胡泳琪奔赴藥姑山產業園,投身肝素鈉提取項目建設一線。然而迎接她的并非一帆風順——施工許可證重新申辦迫在眉睫,直接影響項目全面開工;失地農民保險政策落地遇阻,部分村民對“人均剩余耕地<0.3 畝”的認定標準存在認知偏差;村民宅基地剛需與園區規劃控制的矛盾協議難度大,簡單的處理辦法極易引發違建風險……
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胡泳琪迅速切換至“工作模式”。她化身 “流程追蹤員”,緊盯施工許可重辦的每個節點,推動項目盡早復工;主動成為“政策宣講員”,深入鉆研政策細則后,走村入戶為村民解疑釋惑;在宅基地難題上,她協同項目部、大坪國土所及村干部組成 “實地勘察組”,在嚴守規劃紅線的基礎上,為村民探尋兼顧合規性與實用性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胡泳琪的經歷并非個例。今年初,針對部分年輕干部“實踐經驗不足、基層能力薄弱”的短板,通城縣擇優選派20名年輕干部,分赴重大項目、鄉村振興示范點等一線,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沉浸式”鍛煉。這場旨在“墩苗壯骨”的人才培養計劃,正讓一批“善謀事、能攻堅、敢擔當”的干部在一線淬煉中嶄露頭角。
與胡泳琪同期實踐鍛煉的通城縣博物館干部饒玲玉,在“中聰走心機產品生產項目”中展現出出色的協調能力。一個月里,她每日與項目組巡查土地平整進度,針對項目西側49.15畝地塊的青苗補償爭議,通過十余次入戶走訪與現場調解,最終促成全部涉遷居民簽約,確保地塊如期交付,為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在恒鑫實業項目現場,通城縣公安局干警周唯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干部皮英宇則上演了一場“協同攻堅記”。他們在專班人員的帶領下,積極協調恒鑫二期土方供應,成功填平場地凹陷區域,保障7、8 號廠房樁基施工與鋼管架搭建順利推進;主動介入水庫周邊豬棚拆除工作;更是跨部門協調市電力公司,推動110kv線路遷改工程落地,為項目掃清多重障礙。
從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到項目建設的“最前沿”,這批下沉干部用行動詮釋著“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的成長邏輯。一個月的掛職鍛煉期雖短,卻讓每位干部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積累了實戰經驗,在與群眾打交道中厚植了為民情懷,更在攻堅突破中交出了亮眼的 “成績單”。
正如通城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所言:“讓干部在一線經風雨、壯筋骨,既是為項目建設注入‘人才動能’,更是為縣域發展儲備‘硬核力量’。”這場干部能力與項目建設的“雙向奔赴”,正為通城打造綠色高端區域性制造業強縣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丁偉 劉穎 吳秀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