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包頭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近年來,包頭市深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內蒙古包頭)”和“信用中國(內蒙古包頭)”網站建設,做好“十公示”信息歸集,加強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監管,推動信用服務實體經濟,目前已歸集全市26.37萬個市場主體、1631家社會組織、18.91萬人的信用信息共計3141萬條,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包頭市深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累計歸集水、電、氣等14類特定信用信息3316萬條。創新信用監管機制,在稅收、人力資源市場等32個行業領域,對6.2萬個經營主體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創新信用融資服務,“信易貸”平臺發布金融產品439款,為企業融資超過18億元,推動“信用”高效“變現”。
嚴格落實《內蒙古自治區誠信典型選樹對象目錄》等制度規范,以法治化、標準化方式實施信用獎懲,激發市場主體誠信經營內生動力。目前已培育自治區誠信達標企業3.3萬家、誠信示范企業143家、誠信標桿企業5家,讓守信者切實感受“信用有價”。
值得關注的是,在誠信典型培育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由包頭市發展改革委社會信用管理中心推薦的達茂旗滿都拉鎮巴音哈拉嘎查牧民護邊員阿迪雅,憑借扎根邊境、踐諾護邊、服務群眾的感人事跡,成功入選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2024年全國十大誠信之星”。作為自治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阿迪雅的先進事跡不僅彰顯了包頭誠信建設的豐碩成果,更為全社會樹立了可信可學的誠信典范。(記者 格日勒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