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記者 賈曉靜)“維持南海和平穩定,離不開締結合作伙伴關系、踐行多邊主義及構建地區合作,但是美國等個別域外國家,通過構建一些‘小圈子’機制對地區合作伙伴關系造成了破壞?!?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南海:歷史與現實”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陳潔瑩說。
7月10日,北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陳潔瑩在“南海:歷史與現實”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言。馬子倩/攝
陳潔瑩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海洋安全和區域爭端解決等。她認為,當前國際秩序正處在深刻變革之中。對許多東南亞國家而言,許多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遵循的規則都已發生變化。面對不確定性,東南亞國家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同時注重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
“希望所有相關方都能遵守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基本規則?!标悵崿撎岢?,雖然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相關公約在解釋與實施方面的分歧被進一步放大了,但面對地區爭端,還是應該利用好區域爭端解決機制,以法律手段、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
關于南海爭議,陳潔瑩指出,一些國家對區域和國際發展存在不同認知方向,這使地區國家間的主張存在差異,但歸根結底,保持南海和平穩定符合沿岸各國最根本利益。一些信息共享平臺和風險管控機制在東南亞各國內部已討論許久,這些方式都有助于改善現有風險加劇的復雜局面。
就在陳潔瑩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正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東盟系列外長會議。魯比奧的東南亞之行從7月8日持續至7月12日。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魯比奧此行旨在重申美國對所謂印太地區的堅定承諾,表明雖然特朗普向東南亞多國發出關稅威脅,但東南亞仍然是華盛頓的“優先事項”。
“我們的觀點、堅定的觀點和現實是,本世紀和下個世紀、未來50年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將在這個地區書寫?!濒敱葕W7月10日在東盟-美國外長會上說。對此,美國《時代》周刊7月10日在相關報道中稱,盡管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已“退出”東南亞地區并對該地區許多國家采取了明顯的懲罰措施,美國官員仍試圖重申對東南亞的安全承諾。
報道列舉了美國軍事勾連菲律賓蓄意攪動南海局勢的一系列行徑。就在幾天前,7月1日,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經中國與菲律賓分界的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同期,魯比奧在華盛頓主持了與澳大利亞、印度及日本三國外長的所謂“四方安全對話”。《時代》周刊報道稱,美國正試圖在特朗普“軍事干預”中東后將注意力轉向亞太地區。
然而,即便是美國媒體在報道魯比奧此次東南亞之行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根據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媒體“真實社交”上發布的“征稅函”,美國將從今年8月1日起對此次東盟系列外長會議東道主馬來西亞及文萊征收25%的關稅,印尼將被征收32%的關稅,泰國和柬埔寨將被征收36%的關稅,老撾和緬甸則面臨40%的高額關稅。
陳潔瑩所在的新加坡高度依賴外貿,但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10日報道,新加坡尚未收到特朗普政府此輪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的關稅函,這意味著其出口美國的商品仍需繳納今年4月由特朗普宣布的10%“基準關稅”。早在2004年,新加坡和美國就達成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彼時這是美國與亞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但面對美國濫施關稅,新加坡仍沒能幸免。
7月8日,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此次東盟系列外長會議開幕致辭中表示,世界正經歷一個“權力顛覆原則”的時代,曾經用于促進增長的工具如今卻被用來施加壓力、進行孤立和遏制。法新社稱,安瓦爾并未直接點名“美國”,但他再次敦促東盟共同應對貿易威脅。
“不確定性促使東盟國家尋求其他貿易伙伴,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國?!笨ㄋ柊雿u電視臺的報道關注到這一趨勢。據中國外交部網站,7月10日,中國-東盟外長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中國東盟關系協調國代表共同主持,東盟各國外長、東盟觀察員及東盟秘書長與會。王毅表示,中方始終是動蕩世界中最可信賴的穩定力量,是東盟國家應對挑戰最可依靠的合作伙伴。
7月10日,中國-東盟外長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中國東盟關系協調國代表共同主持,東盟各國外長、東盟觀察員及東盟秘書長與會。圖片來自外交部
王毅同時表示,絕不允許把地緣沖突、集團對抗引入亞洲家園,要繼續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維護好共同的發展環境。中方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對此,半島電視臺評論稱,在美國即將征收關稅的威脅下,中國上述表態將保護東南亞地區免受全球安全緊張局勢加劇的影響,在核大國中樹立了榜樣。
正如陳潔瑩所說,和平穩定是地區國家共同的愿望,民調結果也佐證了她的觀點。
今年4月,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公布了《東南亞態勢2025調查報告》。根據這份由東南亞各國政策部門、研究機構、公民社會、媒體和地區或國際組織人士共同參與的民調結果,對中國信任度從2024年的24.8%上升至2025年的36.6%,其增幅在所有主要大國中位居首位。
《時代》周刊援引分析稱,相比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中國更容易“預測”,“東南亞國家了解中國的底線,也理解中國的治理體系是如何運作的。”調查還顯示,對美國受國內政治“干擾”、無力參與全球事務的擔憂,是東南亞民眾對美國不信任的主要原因。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