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因為涉華不當言論,遭到中國制裁的魯比奧,如今換了個身份,在馬來西亞等著與中方會晤。
(魯比奧主動放出消息,正在準備與中國外長見面)
1、魯比奧為何被中國“拉黑”?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現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2020年底的時候,因為涉華問題大放厥詞,被中國一記重拳制裁。這可不是普通的"口頭警告",而是實打實的"三連擊":禁止入境、凍結在華資產、禁止與中國實體交易。
更絕的是,魯比奧在之后的一個月又在香港問題上作妖,結果中國直接加碼制裁,把制裁范圍擴大了一圈。
最諷刺的是,現在魯比奧貴為美國國務卿,按理說是美國外交的"一把手",可偏偏進不了中國大門。
(特朗普預告訪華,魯比奧擔心不帶他)
這就像是個"外交鬼打墻":美國外交部長被中國拒之門外,說出去都讓人笑掉大牙。特別是眼看著特朗普要訪華,他這個外交部長要是連國門都進不去,那場面,想想都替他尷尬。
現在東盟外長會給了魯比奧一個"臺階下",這可能是中方給他的一次"補考機會"。畢竟在東南亞這塊地盤上,美國的影響力正在肉眼可見地下滑——越南申請加入金磚、新加坡擁抱數字人民幣,這些信號都說明美國在亞洲的"老大哥"地位正在松動。魯比奧這次來,一方面要給自己解套,另一方面還得給美國在東南亞的頹勢找補。
2、此次會晤,主要談這3件事
而這這次會晤,基本會圍繞3大核心議題展開,每一個都堪稱中美關系的"高壓線"。
(特朗普再次揮舞“關稅大棒”,向多國加征關稅)
首先一定是貿易戰這個問題,特朗普政府最近又在揮舞關稅大棒,搞得全球市場人心惶惶。但這次中國手里可握著"王炸"——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要知道,美國企業現在最怕的就是被踢出中國市場,這可比關稅狠多了,中國外長肯定會給魯比奧好好算算這筆經濟賬。
其次是稀土供應鏈。中國現在卡著軍用級稀土的出口,直接導致F-35生產線停工、特斯拉電池成本飆升。這招"斷糧計"打得美國軍工復合體嗷嗷叫。但中國完全可以把話挑明:想要稀土?先把對華技術封鎖松一松。
臺海和南海問題絕對是這場會談的"火藥桶"。魯比奧這個反華急先鋒,過去沒少在這兩個問題上興風作浪。但這次他得當面聽中國外長把紅線畫得清清楚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家務事,南海也不是美國的后花園。
(要想破冰,美方必須放棄攪局臺海)
特別是最近菲律賓在南海跳得歡,背后是誰在撐腰大家心知肚明。中國這次必定要讓美國明白,在核心利益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3、中美關系,走到了分岔路口
整體來說,這場會晤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數年中美關系的走向,不放預測一下:
最樂觀的情況是"破冰之旅"。如果魯比奧能改變當年對華的激進態度,在關鍵議題上做出正確決斷,中方或許會考慮逐步解除制裁。但這種可能性有多大?看看這位國務卿過往的"反華成績單",實在讓人難以樂觀。要知道,中國的外交字典里可沒有"空頭支票"這個詞。
(此次接觸后,中美關系大概率會迎來新的階段)
更可能的情況是"有限接觸"。雙方就部分技術性議題達成共識,比如在稀土出口和關稅問題上各退一步,但在核心的地緣政治問題上很可能還會保持針對。這種"面上過得去"的結果,至少能為后續談判留出空間。
當然,也不排除最糟糕的結果----"談崩了"。如果魯比奧繼續其強硬做派,這場會晤很可能不歡而散。別忘了,中國手里可不止稀土這一張牌——從美債到市場準入,我們有足夠的反制手段。屆時,特朗普訪華時美國國務卿被拒之門外的尷尬場面,恐怕真要上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