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當前,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明顯的趨勢性特征,如何緩解育齡群眾的“婚育焦慮”,培育新時代優良家風,弘揚健康積極的新型婚育文化?在這場由重慶市計生協聯合新重慶客戶端、重慶日報傳媒舉辦的“樹婚育新風,建幸福家庭”——2025“渝見幸福”演播廳訪談活動中,或許能覓得答案。
7月9日,在世界人口日即將來臨之際,來自大足區委、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開州區計生協、忠縣計生協的5位專家走進重報集團新聞傳媒大廈演播廳,共同聚焦“構建新型婚育文化”這一命題,為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實踐經驗。
座談會現場
活動伊始,相關人員共同參觀新重慶客戶端展示區。重慶市計生協專職副會長冉茂盛主持座談會,號召大家為構建新型婚育文化、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碰撞思想、貢獻智慧。訪談嘉賓紛紛表示,將承擔建設新型婚育文化的使命,倡導樹立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
專家們齊聚演播廳
本次活動以深度訪談和個人分享的形式展開,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大力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鼓勵夫妻共擔育兒責任,引導公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樹立積極的婚育觀念,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重慶市大足區委副書記羅曉春透過大足石刻的千年歷史底蘊分享傳統優秀婚育文化,揭示婚姻是跨越代際的生命傳承和責任接力,講述溫情包容和智慧引導是家庭和諧的基石。最后,介紹大足區在新型婚育文化建設中的積極實踐,呼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體系,傳播婚育新風,建設幸福家庭。
重慶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永宜教授深度剖析當下青年們婚育意愿低迷的原因及應對措施,闡述重慶師范大學如何將新型婚育文化建設與師范教育優勢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實踐途徑,為新型婚育文化的建設和傳播提供有益的借鑒樣本。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家庭教育學院(重慶市家庭教育學院)院長楊宇孛則通過溫馨細膩的講述,以“家”的文字釋義為源點,從家是遇見、家是底氣、家是希望等角度,分享對“家”的內涵理解,將中華民族家文化中的婚戀觀、生育觀和家庭觀娓娓道來。
重慶市開州區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譚顯東向大家分享開州區借助實施中國計生協“新型婚育文化建設試點”項目這一契機,通過五項舉措,并積極開展萬達開云區域合作,讓新型婚育文化逐漸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重慶市忠縣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成杰從忠縣2300多年的“忠文化”傳承中,為大家深入解讀獨具特色的婚育文化,分享忠縣通過打造“線上+線下”雙輪驅動宣教路徑、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新型婚育文化服務體系等舉措和成效。
據悉,本次活動錄制視頻將于近期在新重慶客戶端陸續推出,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經驗參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本文來源:重慶市計生協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