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歌兒唱不夠,我們是親密的好朋友,大家手拉手……”7月8日,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二道橋街道固原巷社區,70歲的李麗敏正在家哼唱著她最喜歡的歌曲《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這時,對門的鄰居尼牙孜汗·馬木提家飄出陣陣烤肉香。李麗敏知道,再過一會兒,家門準會被敲響,尼牙孜汗會端著美食和她一起分享。
這份默契,是兩家多年相處形成的。而這樣隨時隨地的分享,在固原巷社區早已是常態。
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固原巷社區,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那天的場景我牢牢記在心里。”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麗敏依然激動不已,“總書記很關心民族團結,我們社區各族居民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是一家人’的觀念深深刻在每個人心里。”
固原巷社區黨總支牢記總書記囑托,用心耕耘基層治理,以各類活動為橋梁,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聚焦“一老一小”,推出多項暖心舉措。
在社區的關懷下,老人們的生活溫暖而愜意。
李麗敏是社區星光老年合唱團的一員,每周有三天,她都會來到社區合唱室和伙伴一同排練。即便沒有排練安排,她也喜歡去社區活動室轉轉,與鄰居嘮嘮家常。和她一樣,66歲的熱孜萬古麗·阿布都熱衣木也喜歡去社區活動室轉轉。一身艷麗的艾德萊斯綢長裙,頸間系著紅絲巾的熱孜萬古麗,看到朋友們趕忙迎了上去:“幾天沒來了,特別想大家,每天不來見見老朋友們,就覺得少了點啥。”
社區對老人的關懷,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300余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有理發室、理療室等六大功能室,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可以享受到按摩、泡腳、針灸等服務。家庭醫生會為獨居老人提供體檢和健康指導等醫療服務。
每月21日的“愛你”獨居老年人關懷日,更是社區為老人送上的特別關愛。由社區和轄區單位、愛心企業工作人員組成的為老服務小組,為空巢、獨居老人開展上門服務,包括讀書讀報、清潔衛生、理發、聊家常等。
老人們在社區的溫情守護中安享晚年,孩子們也在這充滿愛的氛圍里茁壯成長。社區引入昆侖書院、“陽光巴郎”等優質資源及多所高校志愿服務平臺,不斷豐富特色文化教育項目,從國學、京劇等延伸至書法繪畫、非遺手工制作等多個領域,讓惠民文化更有溫度。
暑假期間,社區每周二、四、六的下午都有非遺體驗課,輕松的氛圍讓孩子們對非遺產生了濃厚興趣。7月8日下午的課程是體驗漂漆書簽,志愿者謝姍姍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孩子們圍攏過來,個個躍躍欲試。
12歲的麥迪娜·迪力木拉提拿著親手制作的書簽,興奮地說:“太漂亮了!”她特別喜歡非遺課,這是她第二年參加暑假體驗課,先后體驗了土陶、拓印、漆扇、臉譜、扎染等傳統手工技藝。
“孩子們對非遺的熱愛和創意感染了我。”謝姍姍說,讓更多孩子了解非遺,是很有意義的事。
照亮了銀發,滋養了童心,社區不僅將“一老一小”的牽掛放在心上,更激發出居民的自治活力。固原巷社區持續完善居民懇談會、居民代表會議等議事協商制度,有效調動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通過建立“需求收集—協商議事—閉環落實”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固原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耀文說,社區探索運用“時間銀行”模式,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體系,將志愿服務時長轉化為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或服務。積分存入的是參與服務和活動的公益時間,是鄰里互助的愛心,是建言獻策的熱心。
居民阿布來提·吐爾遜是個熱心腸,也是社區義務調解員。他做的好事被鄰居看在眼里,也被登記在積分卡里。“大家都積極參與社區大事小事,自覺融入社區建設,各族居民真正成了一家人。”阿布來提說。
近年來,社區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暖人心。
晚風拂過,家家戶戶飄出陣陣飯菜香,在這個煙火氣十足的院子里,幸福的故事每天都在續寫……(任春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