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人轉傳承人研修培訓”結業儀式暨結業匯報展演在鐵嶺大劇院舉行。鐵嶺市委書記李文飆,鐵嶺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寶東,鐵嶺市委常委、副市長閆冬蕾,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于曉霞,沈陽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恒心,黨委常委、副院長張策,院長助理劉小龍等領導出席相關活動。結業儀式由張策主持。這場由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沈陽音樂學院主辦、沈陽音樂學院音樂舞蹈研究所承辦的文化盛事,不僅為30天的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畫上圓滿句號,更開啟了二人轉非遺傳承的全新篇章。
學院領導與鐵嶺市、省文旅廳有關領導出席相關活動
在結業儀式上,一部研培紀實短片《傳承非遺薪火,奏響時代新聲》帶領在場學員與觀眾重溫了30天學習的難忘瞬間,這是傳承人用汗水與智慧編織的傳承圖譜,更是沈音與非遺保護傳承事業共同成長的見證。
沈陽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張策主持結業儀式
隨后,沈陽音樂學院院長助理劉小龍為學員代表頒發了結業證書,鐵嶺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周野、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于曉霞分別為“實踐先鋒學員”與“優秀學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沈陽音樂學院院長助理劉小龍為學員代表頒發結業證書
鐵嶺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周野為實踐先鋒學員頒發證書
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于曉霞為優秀學員頒發證書
趙恒心在結業儀式上致辭。他指出,二人轉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東北文化的“活態基因”,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情感記憶與民俗精神。本次研培以“守正創新”為核心理念,構建了“理論+實踐+拓展”的三維課程體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入教學之中,通過“學術研究+技藝傳承+時代賦能”的模式,不僅夯實了學員們的專業根基,更喚醒了非遺傳承的文化自覺。
趙恒心強調,作為文化根脈的守護者,要深入挖掘二人轉“源自民間、扎根生活”的本質;作為創新發展的開拓者,要善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舞臺,探索“非遺+文旅”“非遺+教育”的融合路徑;作為文化惠民的踐行者,要主動走進社區、鄉村開展傳習活動,讓二人轉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力量。他表示,沈陽音樂學院將始終是傳承人的學術后盾與精神家園,期待與大家攜手在非遺保護的征程中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沈陽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恒心在結業儀式上致辭
鐵嶺市委常委、副市長閆冬蕾在致辭中提出,二人轉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承載著東北人民豪爽豁達、樂觀堅韌、重情重義的集體記憶,生動記錄著東北生活的百態與情感,更深深植根于鐵嶺人的血脈,是這方水土獨特的精神標識與文化基因。當前,鐵嶺市正深入實施“文旅興市”戰略,著力打造具有全國辨識度的“快樂文化”城市品牌。期望沈陽音樂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立足鐵嶺豐富的文化資源稟賦,積極對接市場主體、創新合作模式,助力鐵嶺文藝團體創排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充分釋放二人轉文化的時代價值與溢出效應。通過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進一步彰顯鐵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精神氣質,為鐵嶺推動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提供強勁文化動能。鐵嶺將全力支持院地共建,推動合作走深走實,實現共贏發展。
鐵嶺市委常委、副市長閆冬蕾在結業儀式上發表講話
結業儀式后,匯報展演在開場舞《東北風·非遺情》中拉開帷幕。二人轉研培班師生聯袂登臺,以經典二人轉劇目為載體,用婉轉靈動的唱腔、詼諧生動的表演,將濃郁的東北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二人轉這一非遺項目“活態基因”的獨特魅力。整場演出融合了經典傳承與現代創新,既有《放風箏》《月牙五更》等傳統劇目的精彩演繹,也有原創小帽《二人轉代代傳》等新創作品的驚喜呈現。
(商迪 劉適鋮|編輯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吳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