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83歲的毛主席病逝于北京。中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是毛主席帶領著我們從苦難的歲月里獲得了獨立和解放。
黨中央調研討論后決定保留毛主席的遺體,并且建立毛主席紀念堂。然而,當毛主席紀念堂北大廳的雕像完工時,卻有專家認為這坐姿不夠威嚴,應當重新建造。
命令下達以后,相關人員開始了修改工作,但韓福裕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毛主席坐像制作前是經過嚴謹商討才定稿的,為什么后來卻被認為不夠威嚴?韓福裕又為什么會提出反對意見呢?
毛主席坐像背后的故事
1976年,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是悲傷的一年。
年初,周恩來總理逝世;年中,朱德元帥逝世;9月9日,人們則接到了毛主席長眠的噩耗。
許是受不了昔日戰友相繼離世,毛主席本就積勞成疾的身體再也撐不住了,只留下全國人民為之痛哭。
其實毛主席本人對生死的態度向來坦蕩,也早留下話來。他希望自己的身后事一切從簡,火化后身歸江河最好,也不給人民留負擔。
然而有列寧和胡志明等領導人的例子在先,我們又怎么會希望毛主席的遺體被火化。
所以毛主席的遺體最終被保留了下來,并且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供人民瞻仰。
這一決議確定以后,有關部門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力求讓毛主席的身后事妥妥當當。
關于雕像的部分也專門成立了紀念堂雕刻創作組,由周恩來總理原來的衛士韓福裕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統籌北大廳里毛主席雕像的有關事宜。
韓福裕對此極為上心,畢竟能為毛主席再做些什么,是所有中國人都想爭取的機會。
黨中央將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定為紀念堂的對外開放日,韓福裕接到任務距離開館已經不足一年。
但他對此毫不擔心,不是他對自己的工作能力過分自信,而是韓福裕相信全體人民都想為毛主席的身后事貢獻一份力的心意。
事實也果然如此,征集人選的告示一經發出,應征者無數。其中不乏早已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和各大美術學院的高材生。
經過嚴格地篩選,來自魯美、川美、央美等八家單位的二十余名老中青雕塑家如愿來到北京。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先是每個人用橡皮泥制作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放到一起評選,再取長補短再定終稿。
最后,黨中央一共收到了四份設計方案,認真評選過后,四川美術學院葉毓山設計的毛主席“翹腿像”拔得頭籌。
葉毓山參考了毛主席眾多照片,選擇了主席最和藹大氣、親切輕松的翹腿坐姿。
這也和當時定下的“紅太陽”背景交相輝映,故而順利獲得了國家領導人的批準。
與此同時,雕刻材料被選定為最高規格的漢白玉,其開采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原本的紅太陽設計圖
這項工作同樣不易,雖然北京房山盛產漢白玉石料,但是毛主席坐像所需石材體積巨大。
至少要長寬均為2米,高為6米的石材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樣的石料極為稀少,且開采難度很大,但也難不倒想讓毛主席雕像更加完美的工作人員。
經過勘探和分析,采石隊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隆冬奮戰了幾十天,終于得到了一塊兒完美符合要求的石料。
從決定建立紀念堂,到定下雕刻終稿,再到開采出完美的石料已經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這時,距離紀念堂的開館日期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雕刻師只能又一次投入夜以繼日的工作當中。不只要快,更要穩,因為誰都知道這樣完美的石料很難再有。
1977年6月底,毛主席的坐像終于完工了,辛苦數月的人們終于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然而他們還沒有高興多久,就被指出這一坐姿不夠威嚴,并且和新換的《祖國大地》背景不相稱,需要修改或重做。
這可真是一盆冷水澆下來,讓辛苦數月的雕刻家愁壞了。
就在眾人想辦法拆除雕像時,雕刻創作組辦公室主任韓福裕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韓福裕何許人也
要說韓福裕怎么能頂住壓力提出反對意見,并且努力尋找解決辦法,那就不得不提他的經歷了。
1929年,韓福裕出生于山東萊州的一戶貧苦人家。家里可以說是窮得叮當響,只剩四面墻,溫飽都是問題。
好在父母還算明白讀書的好處,他才得以念了兩三年私塾,好歹沒有長成個文盲。
后來山東被日寇鐵蹄踐踏,兵荒馬亂中,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
韓福裕就隨著父輩“闖關東”,來到了東北。只是山河破碎中,哪來的真正的太平,那時的東北同樣面臨著國民黨和軍閥的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16歲的韓福??闯隽斯伯a黨隊伍是真正為國家、為人民的好隊伍。
因此,滿腔熱血的韓福裕加入了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想要為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做出貢獻。
由于之前念過一些書,韓福裕的文化知識已經比部隊里的很多人高出一截。學習還算省力的他思想覺悟提升很快,練武也肯下功夫。
來到部隊沒多長時間,韓福裕就從班長、排長等職務中歷練起來,最終被選調成為當時團長的警衛員。
1949年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入關。韓福裕參加了中央直屬機關的人才選拔,順利被選拔為周恩來總理的警衛員。
調到周恩來總理身邊以后,韓福裕恪盡職守,保護周總理安全的同時也照顧著他的生活。
周總理向來平易近人,更不會擺什么架子,日常小事從來都是親力親為。
周總理就算是胳膊負傷,不方便系鞋帶也不會讓韓福裕等人幫忙,都是自己盡力去完成。這讓韓福裕感受到了周總理對工作人員的尊重和親切。
有一次在天寒地凍的隆冬,西花廳后客廳的門前掛著一個厚重的遮風門簾。韓福裕跟著周恩來進門前,特意快步上前幫總理掀開了門簾。
但沒想到的是,周總理卻讓他放下,有些生氣地說:“我有手,我自己來。”因為在總理眼中,人人平等,向來都是如此。
偉人都有著相似的品格,跟在周總理身邊,韓福裕也常能見到毛主席。他深知毛主席為人同樣親切和藹。
這也就是韓福裕舍不得拆除毛主席坐像的原因之一,不僅因為這雕像來之不易,更因為那姿勢是主席最親切放松的樣子。
毛主席向來最把人民放在心上,想來主席也不想看到大家為了讓他的雕像威嚴一些,而花上幾十上百人的數月時間。
況且誰說一國主席必須一直威嚴,我們的毛主席和藹大氣又不失親切,這更能體現出中國以和為貴的大國氣度!
正因如此,韓福裕才絞盡腦汁地希望留下這個坐像。有問題就解決問題,這是他在周總理身邊學會的。
周總理酷愛讀書,在繁忙的家國大事之余,也從未拋下過書本。這也就是當韓福裕想辦法之余,注意頭腦的清醒和冷靜,沉下心來思考問題。
周總理對事情的觀察是細致入微的。雖然做的都是大事,但心思細膩。周總理遇到問題也從不逃避,而是想方設法地尋求最優解。
韓福裕在西花廳時得過腸梗阻,動了手術卻復發還患上了腸黏連。周總理和鄧穎超對他的身體十分關心,飲食和恢復上多有照顧。
韓福裕對此很是過意不去,自己不能好好照顧周總理就罷了,反而還要總理為自己費心,他因此主動提出了調走。
但周總理卻有些不滿,難得批評了他,還跟他說身體出了問題應該做得是解決問題。
好好治療、養好身體才是解決辦法,而不是在西花廳病了卻反而要調走。
韓福裕聞言感動極了,更對周總理主張的遇到問題要解決問題銘記于心。
所以當他負責統籌的毛主席坐像遭到將被拆除的問題時,他在滿心惋惜的同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留下這個雕像。
事實證明,他也真的做到了,他最終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正是有了韓福裕的解決辦法,我們今天去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時,才能看見親切和藹的毛主席坐像。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說回到1977年,上級下達拆除命令時,毛主席紀念堂已經開放瞻仰活動了。
就算他們雕刻創作組再怎么趕工,也會耽誤幾個月的時間。何況這樣的漢白玉石料難得,能不能再找到一塊兒還是未知數。
所以韓福裕不舍得拆除這個已經完工的坐像,但是新換的背景《祖國大地》同樣完美且制作不易,也不能再換。
這可愁壞了韓福裕等人,一方面不想耽誤瞻仰活動,另一方面也不能不顧中央的指示,何況這坐像確實和新背景有些不協調。
如果是原來確定的紅太陽背景,那么毛主席輕松和藹的雕像就坐在太陽升起的中央,正應了那句歌詞“您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strong>
但現在的《祖國大地》背景采用絨繡工藝,刻畫的是祖國大好河山。且用色明艷莊嚴,彰顯的是大國氣度,這就與坐像的風格有了出入。
只是這工程量巨大,且會影響紀念堂的瞻仰活動。從祖國各地前來的人們如果因為雕像重做,而沒有順利瞻仰到毛主席,那該有多失望啊!
韓福裕不想這一情況發生,況且在周總理身邊工作多年的他,在面對問題時更傾向于冷靜下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那幾天的韓福裕雖然心急如焚,但總是讓自己冷靜下來,保持頭腦的清醒。
為了尋找不拆除雕像也不更換背景的方法,韓福裕那些天甚至比之前制作毛主席坐像時還要忙碌。
因為周恩來總理酷愛讀書,所以常年跟著周總理的韓福裕也耳濡目染地愛上了讀書。在心靜不下來時,他就會坐下來讀讀書,而后再思考。
那天翻看著毛主席詩詞輯錄的書本時,韓福裕偶然看見了那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正是這句話給了他靈感。
放下書來的韓福裕立刻找來一些人手,眾人以為他終于想開了要忍痛拆除建好的雕像,都有些可惜但也沒有辦法。
韓福裕卻并沒有這么做,反而是讓人找來上百盆鮮花備用。在得知鄧小平要來瞻仰毛主席后,他竭盡全力說服了紀念堂的領導,嘗試一下他的辦法。
其實領導們也舍不得這塑像被拆除,所以一番討論過后同意了韓福裕的想法。
坐像與背景不協調,那就在坐像前用繁茂的花草去讓色調相稱。鮮花嬌艷,山河壯麗,正體現出了中華大地上的盛世。
主要問題出在坐像的腿部姿勢,那就用鮮花進行些許遮擋,讓前來瞻仰的人們視線集中在主席的上半身和身后明艷的背景上。
于是當鄧小平同志來到雕像前時,看見的不僅有濃墨重彩的祖國大地與和藹可親的毛主席坐像,更有坐像前層層疊疊擺放好的鮮花。
鄧小平對著毛主席的坐像三鞠躬以后,看著鮮花圍繞中的毛主席是有些眼前一亮的。這時韓福裕趁熱打鐵,走上前去說明情況。
他不只提出了反對重做雕像的意見和原因,更把用鮮花對主席的腿部稍作遮擋這一建議提了出來。
鄧小平看著眼前綻放的鮮花和《祖國大地》明艷的配色融為一體,很是協調。
而毛主席親切輕松的坐在花叢山河間,笑得那樣和藹,這不正是毛主席一生追求的盛世太平之景,也正是他們共同努力奮斗的目標??!
鄧小平沉思過后,同意了這一方案,不必重做雕像了。韓福裕聞言終于露出了那些日子里最輕松的笑容,總算解決了這個問題。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還能在紀念館里看到毛主席坐像。他置身于鮮花之中,身后是祖國大地,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畫面?。?/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