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早上,大陸發布了一則公告:出于維護國家安全利益,以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的考量,決定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納入出口管制管控清單實施制裁。
這些被制裁的臺企分別是漢翔航空、經緯航太、仲碩科技、國際造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攻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山科學研究院。
大陸這一制裁意味著,這些臺企今后將被禁止與大陸開展任何涉及兩用物項的出口往來,若有特殊情況,需向大陸很提出申請并獲得批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8家被制裁的臺企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它們有的積極配合臺當局,為其研發、制造武器裝備,增強軍事對抗能力。
有的則與外部勢力勾連,是積極配合美國軍售的主要軍工力量,試圖將敏感技術和物資輸送出去,嚴重威脅到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
比如漢翔航空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是臺軍戰機研發和生產的核心力量,不斷為“臺獨”勢力提供軍事裝備支持。
不難看出,大陸這次的制裁極具針對性,精準打擊了配合外部勢力破壞臺海穩定的臺企。此次出手也絕非偶然,自賴清德上臺后,“臺獨”分裂行徑愈發猖獗,長期抱緊美國大腿、購買先進武器。
在上個月,臺當局為了追隨美國,還對中國大陸科技發展進行限制,將華為、中芯國際拉入了“黑名單”,而這也是臺當局第一次對大陸大型企業實施制裁。
這一舉動完全是把自己綁在美國對華制裁的“戰車”上,妄圖通過限制大陸科技企業發展,來達到“倚美謀獨”的目的。
畢竟,美方這些年來一直想卡大陸的脖子,不讓咱們拿到先進技術,臺當局無疑是在迎合這套政策。
在半導體領域,臺灣地區本與大陸有著緊密的合作,雙方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但在美國的施壓下,臺灣地區一些企業和勢力選擇配合,破壞這一良好合作生態,如今,更是變本加厲,限制大陸企業獲取關鍵技術和材料,妄圖阻礙大陸科技進步。
不過,有專家指出,臺當局對大陸的制裁政策幾乎不會產生重大影響,這么多年下來,華為和中芯國際早就將大陸本地的供應鏈搭建得相當完善,但臺當局這種做法絕不能容忍。
而大陸采取反制措施,不僅是對“臺獨”分裂行徑的有力回擊,也是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和國家安全 。
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禁止向這些實體出口兩用物項,能夠有效遏制“臺獨”勢力獲取可能用于軍事目的的敏感技術和物資,降低其軍事威脅。
另外,大陸此次的出口管制措施,對這8家臺企來說,影響可謂巨大,一方面,它們在關鍵物資和技術獲取上,將面臨重重困難。
很多先進的兩用物項,原本依賴從大陸進口,如今禁令一下,相關生產和研發工作可能會陷入停滯。
另一方面,這也給臺灣地區相關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敲響了警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要動什么歪腦筋。
總之,這一事件再次表明,“臺獨”是絕路死路,任何妄圖分裂自己國家的勢力,最終都將自食惡果,大陸一直秉持和平統一的方針,但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絕不含糊,也絕不手軟。
未來,大陸類似的反制措施可能還會有,“臺獨”勢力若再不收斂,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嚴厲的懲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