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抗戰歷史,我們永遠銘記

0
分享至


“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現場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7月8日,閉館改陳近8個月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重新面向公眾開放,“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當日開幕,館門口“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的標語十分醒目。

大量文物史料首次公開

1.22萬平方米的展廳、3237件文物構成無聲的史詩,沿著抗戰發展的脈絡分8個主題次第展開:從白山黑水間的奮起抵抗,到全民抗戰的壯闊洪流;從艱苦卓絕的敵后戰場,到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的戰略支撐;從罄竹難書的侵略暴行,到得道多助的國際援華;直至偉大勝利的曙光與對和平未來的深切期許。展廳的色彩、燈光隨歷史進程由暗漸明、由冷轉暖,寓意那段由苦難走向輝煌、由悲愴邁向勝利的崢嶸歲月。

“奮起抵抗 中國人民打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全民族抗戰 開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砥柱中流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站在抗戰最前線”等展陳,全面回顧了抗戰烽火。值得一提的是,趙一曼從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楊靖宇給東北抗聯第1路軍第3師的信函等均為首次展出。一頁泛黃的日文檔案靜靜躺在玻璃展柜內,那是1937年日軍記錄的楊靖宇信件,印證了這位抗聯將領“擴大抗聯聲威、實現關內外協同”的戰略意圖。不遠處陳列的是偽滿濱江省警務廳關于趙一曼的報告,展板上她留給幼子的遺言字字千鈞:“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不少觀眾站在展板前看著看著,淚水無聲滑落。

“此次展覽約有1/3文物史料系首次公開,新增中央檔案館珍貴檔案200余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說。他給記者指出一份詳細記錄八路軍黃土嶺戰斗細節的指令文件。這件檔案也是首次展出,直接佐證了八路軍英勇作戰的事實。

在沉浸式場景中與歷史對話

“注重營造整體氛圍和場景化表達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羅存康介紹,展覽提取了代表性元素和標志性內容,綜合運用實物、圖片、圖表、視頻等元素,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進行場景化復原和情景化展示,營造出極強的現場感和代入感;展覽設有專屬二維碼,觀眾掃碼即可把抗戰史料“帶回家”繼續學習,同時運用AI技術增強了互動體驗感。

記者看到,地道戰、地雷戰、解放張家口、日本投降等歷史場景都在展覽中得到了還原。在一些重點展品前,觀眾揮手就可以喚醒展柜屏幕中的歷史照片或顯示文物細節。“緬懷英烈專區”通過AI技術復原英烈音容,設置抗戰家書視聽空間,讓十封家書中的英雄形象“動”起來。在“勞工血淚史”展墻,滿壁檔案控訴著日本強征中國勞工的罪行——山東農民劉連仁被擄至日本北海道做苦力,逃脫后在深山洞穴中熬過13年非人歲月;江蘇青年施方舟等1500余人被強押至巴布亞新幾內亞,日本投降時僅700余人幸存……

與苦難并置的是不屈的抗爭: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宋學義使用過的腰卡,張自忠將軍初葬處石碑令人嘆息……馬來西亞華僑白雪嬌在回國抗戰前寫信告別父母:“集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在這封泛黃的信箋前,44歲的美國華僑陳偉強久久佇立。正在回國旅游的他得知紀念館重新開放,便第一時間來參觀。“我們家20世紀初從廣東臺山移民到美國。我爺爺在抗日戰爭時期給國內捐過錢,他始終教育我們后輩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民族復興對全世界華人、華僑來講都是共同的心愿。”陳偉強說。

我們自身強大才能獲得和平”

在反映日軍暴行的展區,重慶大轟炸的影像與實物深深觸動了75歲的重慶老人李遠鋒。“我老家在重慶。日本人的轟炸太殘酷了!”老人指著展品的手微微發顫,情緒激動地告訴記者,“每年6月5日,防空警報在重慶全城響起,那是在紀念‘六·五’大隧道慘案。每個重慶人都不會忘記這段歷史。”他提到重慶的抗戰紀念館——重慶大轟炸遺址群、渝中區友好飛虎隊博物館以及抗日英雄的紀念地,他每年都會去。老人凝視著展示重慶人民在轟炸中堅持生產、支援前線的展板,聲音哽咽:“今天在這里看到曾經的苦難,真令我心痛,但勝利也同樣讓我自豪。‘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說得對。只有我們自身強大才能獲得和平,和平才有未來,這比什么都重要。”

展覽的終點明亮而溫暖。“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在第八部分“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展廳內的柔和光線下鋪陳開來。展廳運用造型展板、雕刻立體字、LED屏等方式,詮釋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實踐。

獨立自由勛章墻閃耀著金光,一枚枚勛章無聲訴說著英雄的功勛;巨幅世界地圖上,清晰標注著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戰斗的脈絡,蘇聯盟軍、華僑抗戰等史實,印證著“得道多助”的歷史規律,也昭示著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深刻道理。展示在眼前的,是對和平未來的深切期許與攜手共建的莊嚴承諾。

2025年7月12日《中國文化報》

第1版刊發特別報道

《抗戰歷史,我們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旅中國 incentive-icons
文旅中國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官方賬號
35801文章數 1116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通山县| 海门市| 闸北区| 聂拉木县| 安塞县| 梁山县| 平昌县| 宁阳县| 张家口市| 通江县| 平乐县| 垫江县| 平阴县| 甘孜| 桂东县| 南安市| 伊宁县| 潞城市| 平顶山市| 苗栗市| 长阳| 太仓市| 策勒县| 马边| 沾化县| 屯留县| 禄劝| 广西| 石狮市| 泰州市| 曲阜市| 崇阳县| 沾益县| 阿拉善右旗| 河东区| 元氏县| 太谷县| 郁南县| 昔阳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