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7月12日報道 7月12日,解讀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召開。中共成都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財經辦主任羅蓉,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偉,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王炯,成都市商務局黨組書記邱長寶,成都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毅出席發布會并發言。
中共成都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財經辦主任羅蓉介紹,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7月11日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于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決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曹立軍同志代表市委常委會報告了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以來的工作,就《決定》稿作了說明,并對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和做好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全會及《決定》的主要內容,主要從6個方面來理解把握:
第一,關于全會主題。全會專題研究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充分體現了市委強化職責使命、主動擔當作為的政治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建設文化強國、旅游強國、體育強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確要求深化文旅體融合,積極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省委高度重視和關心成都經濟社會發展,明確支持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會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持文化為魂、商業筑基、旅游引流、體育聚勢,突出守正創新、科技賦能、多元共生、主客同享,用實際行動傳承天府之韻、綻放蓉城之美、筑牢發展之基。充分體現了市委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魅力的文化自信。成都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歷經2300多年城址未變、城名未改,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樞紐,是西南絲綢之路上的明珠,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寶貴財富。全會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賡續天府文化基因,傳承千年商都底蘊,集成升華“三城三都”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美譽度。充分體現了市委把握趨勢規律、推動城市發展的科學作為。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符合“產業—場景—市場—體驗”的發展邏輯,能夠直接帶動餐飲、住宿、交通、零售、娛樂等行業發展,其綜合拉動效果可達到3—5倍,有利于激發出更有效益的投資和更有潛力的消費,是當前穩增長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全會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拓展文商旅體市場空間,聚合國內國際資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形成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充分體現了市委堅持為民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宗旨意識。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順應了傳統文旅消費從景區觀光向休閑度假、深度體驗轉變的新趨勢,創造了更多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全會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將靜態資源優勢轉化為動態生活體驗,不斷豐富高品質生活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關于文商旅體品牌塑造。品牌就是形象、就是口碑,凝練形成具有天府特色、成都韻味的文商旅體品牌,是提升成都城市競爭力、吸引力的關鍵所在。全會充分觀照歷史文化根脈、城市精神內核、市民群體記憶,在“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奮進中的創新之城”這一城市形象框架下,提出持續塑造“公園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體品牌。“公園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成都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戰略定位,已經成為成都最鮮明、最獨特的城市標簽,也是我們市民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園;“幸福成都”是城市“煙火氣”與“活力感”的鮮明注腳,不僅展現了市井生活、巴適安逸的幸福,也蘊含著拼搏奮進、收獲成就的幸福,是成都連續16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動寫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成都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塑造這一品牌,我們要實施全球品牌推廣計劃,著力構建以大熊貓為標識的全球推介體系,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商圈,建設城市消費新地標,培塑更多展現錦繡山水、蜀風雅韻、巴適安逸的文旅新名片,讓“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成為文旅風尚和消費潮流。
第三,關于構建多元融合產業體系。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既是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又是拉動內需、促進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全會提出推動文商旅體產業鏈式協同、集群發展、能級提升,不斷釋放文商旅體聯動供需兩端、暢通經濟循環的“乘數效應”。圍繞文化產業,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制,深化文藝創作“攀原登峰”行動,大力培育文創產業,繁榮音樂創作和音樂消費,加快建設世界文創名城和國際音樂之都。圍繞商貿產業,“一圈一策”推動商圈能級提升,“一店一品”做優做強國際美食產業,“一鏈一展”提檔升級會展博覽產業,構建首發經濟全鏈條生態,加快建設國際美食之都和國際會展之都。圍繞旅游產業,鼓勵申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低空旅游、醫養旅游、冰雪旅游、研學旅游、工業旅游和婚旅經濟、票根經濟,加快建設世界旅游名城。圍繞體育產業,健全國際高級別、高能級單項、自主品牌、全民健身賽事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全面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打造國家級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園區是基礎,企業是主體,要深入實施“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培育高能級產業載體和市場主體,構建頭部引領、腰部支撐、專業協同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第四,關于豐富全域全貌場景供給。場景是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最佳產品呈現。近年來,我市一些區(市)縣和旅游景區創新打造出一批以沉浸式、體驗感、互動性為特點的消費場景,探索走出了一條以場景融合為牽引的發展路徑。全會突出游客需求導向和滿意標準,提出打造都市、山水、鄉村三大場景,向市民游客呈現一座“入可享都市繁華,出則擁山水詩意”的立體城市。依托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現代時尚范的市井都市,整合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遺址遺跡等人文資源,打造新“十二月市”消費品牌,豐富拓展城市生活消費空間,以“八街九坊十景”串起老成都的千年文脈,讓市民游客在街坊里巷中品味都市煙火的慢耍快活。依托全市725萬畝林地、18萬畝草地和525條大小河流等“兩山一環”綠水青山生態本底,融合發展徒步穿越、攀巖滑雪、低空滑翔、峽谷漂流、露營騎行等新興業態,豐富都江堰拜水、青城山問道、龍門山越野、魯家灘看山、西嶺玩雪、龍泉觀日等游玩體驗,打造進山游玩打卡地和濱水體驗岸線,讓市民游客在山水林野間邂逅“詩與遠方”。依托十余萬個川西林盤等獨特鄉村資源稟賦,高水平建設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支持有條件的古鎮名村引入電競、戲劇、音樂等專類新潮消費業態,創新“農事+研學”“鄉村+賽事”“院落+戲劇”等融合場景,拓展安仁博物館、白鹿音樂旅游、安靖蜀繡文化等特色場景,提升崇州竹藝村、蒲江明月村、新都三河村、溫江高山村等一大批特色村影響力,打造更多特色小眾旅居目的地,以田園筑景、讓鄉愁歸鄉。
第五,關于拓展內外循環市場空間。以文商旅體深度融合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已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因此,全會聚焦暢通內外雙循環,著力推動更多國內國際游客“引進來”、更多蓉品蓉企“走出去”。以游客為中心,打造國際游客首選城市,完善入境游全周期服務,開發國際過境轉機旅客“免費體驗城市”項目,推動入境通信、支付、退稅等便利化,加密與國內重點城市群交通聯系,探索建立西部城市旅游聯盟,深入開展消費滿意城市提升專項行動,吸引更多游客從“頭回客”變身“回頭客”。以企業為主體,實施“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支持企業出川出國參展,建設一批全球供應鏈服務站、海外倉、“成都禮物”海外店,高水平打造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幫促蓉品闖世界,助力蓉企拼未來。
第六,關于深化融合發展改革創新。文商旅體要融得了、融得好,必須依靠科學技術支撐和關鍵要素保障。為此,全會提出加強科技、要素、體制機制支撐,鏈動文商旅體全領域全業態全鏈條發展。聚焦科技賦能,探索建設文化和科技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核心承載地,推動人工智能、元宇宙、新型顯示等技術研發與轉化,創新創造更多從單向輸出向多維互動、從靜態展示向動態體驗、從主體創作向主客共創轉變的新產品、新模式。聚焦要素支撐,在空間利用、混合用地、土地出讓等方面加大重點項目支持力度,完善支持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加大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全力打好人、地、錢“組合拳”。聚焦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和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完善消費促進機制,倡導綠色消費,健全監測評價體系,強化工作閉環管理,以務實作風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