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應詢向記者介紹中美外長會晤情況。
王毅外長在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王毅表示,在多邊場合舉辦雙邊會見,這是國際習慣做法。吉隆坡召開的系列外長會為中美的接觸提供了一個平臺。雙方都意識到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事關兩國、影響全球。所以,既然要會晤,就要認真嚴肅地談,就要本著對兩國人民、對世界、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坦誠交流。雙方的一個共同著眼點,就是要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變成具體的政策和實際的行動。這樣才能像習近平主席所說那樣,確保中美兩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次的會晤是建設性的,雙方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進行了平等對話。中方全面闡述了我們對待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相信增進了美方對中方的了解,也為兩國外交團隊下一步的交往鋪設了道路。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一下,那就是: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王毅說,如果從歷史演進和人類整體的視角看,中美兩個大國確實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有責任,也有可能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在這個星球上的正確相處之道,這將是兩國人民之福,也是世界各國所盼。
延伸閱讀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中國外交部證實兩國外長會晤的消息。
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執政以來中美最高級別外交官首次面對面會談,被認為旨在落實兩國元首6月通話重要共識,同時為兩國元首潛在的峰會鋪路。
圖為王毅和魯比奧(資料圖)
為何是吉隆坡?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外長僅在1月通過一次電話。
2月,兩國外長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王毅赴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高級別會議,一度被視為雙方會晤的機會,但結果未如外界預期。
時隔數月,為何能在吉隆坡實現會晤?
綜合各方分析,或許與氛圍、需求等因素有關。
首先,中美元首通話、經貿磋商取得進展,為此次會晤創造氛圍。
兩國元首6月再次通電話,被認為是在關鍵時刻的一次交流,為下一階段中美關系定調定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通話中指出,雙方應增進外交、經貿、軍隊、執法等各領域交流,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
此次中美外長會可視為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特朗普上任后,以芬太尼問題等為由,將中國列為首批加征關稅對象國之一,并不斷加碼關稅,導致中美關系持續緊張。
今年5月以來,雙方經過接觸、談判,先后達成日內瓦共識和倫敦框架,貿易緊張局勢有所降溫,為此次中美兩國外長會談營造了氛圍。
其次,美方有溝通需求。
會晤前美方放風,尋求與中國外長會晤,并在努力安排。
美方有意與中方會談或與經貿、俄烏沖突等事項有關。
雖然中美在經貿等領域達成一定共識,但關稅戰僅僅“休戰”,90天暫停期將在下月中旬到期,屆時又將迎來關鍵節點。
美國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相繼表示將與中國開啟第三輪貿易談判,時間或在下月初。
魯比奧此次在參加東盟系列外長會期間與中國外長接觸,不排除有為相關會談創造條件的意圖。
另外,按照魯比奧的說法,美方在俄烏沖突上有所關切,需要向中方表達美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
10日,魯比奧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吉隆坡談了50分鐘,討論了烏克蘭危機等議題。從披露的會談細節看,雙方分歧依舊,美方稱要看到結束沖突“路線圖”,俄方提出通往和平的“新想法”。
再次,為更高層互動做準備。
今年6月,中美元首通電話時,習近平歡迎特朗普再次訪華,特朗普表示誠摯感謝。
有消息稱,美國官方正安排特朗普在今年稍晚時候率商業代表團訪華。
分析認為,兩國外長會面若能就一些關鍵問題進行初步溝通,有助于為后續高層互動奠定基礎。
圖為中國和美國國旗(資料圖)
此外,在第三國會晤似乎已成中美高層溝通的不成文約定。維也納、馬耳他、曼谷等地都曾“入選”。
與上述地點相似,馬來西亞吉隆坡也具有中立、平衡色彩,東盟國家明確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較歐洲的慕尼黑、美國的紐約更合適。
對話之外有“交鋒”
外界認為,兩國外長會談預計繞不過關稅、高科技、臺灣、南海等問題,中美將各自表達關切。
魯比奧被視為特朗普內閣中屈指可數的建制派,但也是出了名的對華鷹派。
在任內首次亞洲行中,魯比奧雖然尋求與中國外長會面,但明里暗里仍瞄準中國。
在10日舉行的東盟—美國外長會上,魯比奧盡管未提中國,但所談話題卻在“內涵”中國。
包括提到南海領土爭端以及重申航行自由、強調美國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抨擊所謂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魯比奧還表示,“印太地區”仍然是美國外交政策“焦點”,美國對該地區的注意力并未被分散,并試圖向地區國家證明,美國是比中國更好的合作伙伴。
盡管沒在與東盟舉行的外長會上談及關稅問題,但他在會議間隙發表評論時暗示,東南亞國家可能會獲得比其他國家“更優惠”的關稅稅率,似在消除地區國家對特朗普高關稅的憂慮。
種種表態被認為有意拉攏地區國家、分化中國與東盟關系,抗衡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以重塑美國的主導權。
在本次東盟系列外長會上,中美外長也被注意到“隔空”交鋒。
當魯比奧在大談所謂南海航行自由與貿易不公平時,中國外長則強調地區和平與穩定,指出貿易戰的危害,并表達堅定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立場。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美戰略博弈背景下,“對話與交鋒并行”可能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兩國交往的一種新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