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貴,等等我,山路陡,腿不聽使喚啦。”——1973年8月,大寨虎頭山腳。周恩來聲音不高,卻讓隨行的墨西哥客人和鄧穎超都停下腳步。那一瞬間,很多人意識到:這位長期奔波的總理,真的老了。
第三次到大寨的氣氛,與前兩回截然不同。鑼鼓依舊熱鬧,棗樹還是那么紅,可人們注視周恩來的目光多了一層擔憂。當年他在山坡上幾步并作兩步,如今要陳永貴攙著才能越過一塊石階。七十五歲的總理已經深知自己身體狀況,卻仍咬牙把全程走完,邊走邊給外賓解說梯田、水渠與林帶——“這些溝,這些坡,都是靠兩只手、一張镢頭刨出來的,可不簡單。”口氣帶著自豪,也帶著懇切。
鏡頭轉回1965年5月。那是周恩來第一次帶外賓來大寨,也是他與陳永貴真正結下情誼的起點。檔案里記載,當天凌晨四點,周恩來先看完一份關于中東局勢的報告,才登機飛太原;落地后又坐吉普車三個小時才到昔陽。陪同的阿爾巴尼亞代表團成員后來回憶,那天吃的窩窩頭和小米稀粥“硬得要命”,可周恩來卻邊嚼邊笑著告訴他們:“我們不是來享受的,來學自力更生的。”
對大寨來說,那一年的接待規格不算奢華,村里掃了一遍院子,再貼一張紅紙條就算準備完畢。周恩來不做形式,他要的是把大寨真實一面展示給國際朋友。因此參觀路線直接選最難走的麻黃溝。溝口黃土飛揚,坡度三四十度,一腳下去能沒小半只鞋。站在陡坡上,周恩來回頭喊翻譯:“告訴他們,如果一個山村能自救,一個國家也能。”這句話后來被外賓譯成多種語言,貼在地拉那、貼在地中海邊的集體農莊。
周恩來的肯定,讓陳永貴信心大增。可若把功勞全攬給個人,那就誤讀了大寨。1945年抗戰勝利后,大寨只是昔陽縣一條不起眼的山溝,七溝八梁,旱得連草籽都發不全芽。村民分成互助組。“好漢組”挑壯勞力,“老少組”納寡弱。陳永貴二話沒說帶“老少組”,硬是在干旱之年收成超過“好漢組”。正是這場較量,讓全村相信團結能頂過天災。后來賈進才讓出黨支部書記,也源于對這種領導力的認可。很多老鄉說,陳永貴能把“抱怨”喊成“干勁”,是天生當帶頭人的料。
1967年4月,周恩來攜陳毅、越南總理范文同再次出現在虎頭山。山上多了層層梯田,蓄水池閃著光,周恩來滿意地點點頭,扭頭對陳永貴說了句:“要是再種上樹,好看又保水。”這句話,后來演變成大寨整山造林的契機。兩年后武家坪已綠成一片。當地老人講,周恩來的遠慮給大寨第二次“畫龍點睛”。
三次視察,不只是看風景,也是一遍又一遍檢驗“大寨模式”能不能復制。第一次他關注的是“人能不能干”;第二次是“辦法能不能延續”;第三次則問“接班人夠不夠”。所以1973年那天,他拉著陳永貴的手,耳語般囑托:“青年得跟上,別讓勁頭只停在咱這撥人。”陳永貴頻頻點頭,旁人聽不清,周恩來卻知道自己已沒太多時日。
彼時外界形勢依舊風云變幻。國內經歷了政治動蕩,國際上中美、中日破冰才剛開始。偏在這樣的節骨眼,周恩來把寶貴的兩天留給昔陽縣。有人好奇他在想什么。秘書后來回憶,周恩來行前只寫過一句批示:“看一個村莊,就像看顯微鏡里的細胞,成色真假,一眼見底。”他要檢驗的,是最基層的生命力。
時間線再次來到1973年傍晚。陳永貴送客到村口,周恩來握著他的手不松開。夕陽透過塵土把兩個人影子拉得極長。周恩來輕聲說:“我老了,不會再有希望來啦。”陳永貴紅了眼圈,急忙回答:“五年以后,您再來看我們的新變化。”周恩來沒再吭聲,只把手舉起,朝人群揮了兩下,然后轉身上車。那揮手,比當年的任何一句指示都讓大寨人刻骨銘心。
1976年1月8日,噩耗傳來。大寨全村自發停工,在虎頭山最高處立了一面黑紗旗。陳永貴站在寒風里,手握帽檐良久沒說話。有人聽見他自言自語:“總理沒能兌現約定,我們得兌現。”隨后,大寨在翌年修完最后一條引水渠,又在坡頂種滿紅棗樹。那些棗樹結果的季節,人們總會提一壺小米粥,切幾塊窩窩頭,擺到觀景臺,算是給遠方的老朋友留座。
從1965到1973,不過八年,卻好像跨越了中國鄉村建設的一個時代。周恩來把大寨精神歸納為“自力更生”四字,可在許多親歷者心中,又多了一層樸素情感——信任。一個老總理信任一群山溝溝里的莊稼漢,一群莊稼漢就能把荒坡變成糧倉。試想如果沒有那份信任,麻黃溝還是麻黃溝,虎頭山還是光禿山。這個簡單又質樸的道理,如今看似平常,放到當年卻彌足珍貴。
回頭細算,周恩來在大寨逗留的總時長加起來不足三十小時,卻在那兒留下了三段傳奇式記憶。對很多五十歲以上的男讀者來說,這段往事未必陌生,卻仍舊值得端詳:在人情、政策與實際生產之間,他用一次又一次現場走訪,展示何為“走到人民當中去”。也正因如此,才有最后那句略帶遺憾的告別,更顯分量。歷史沒有給他第四次重訪大寨的機會,但大寨人把老總理的愿望一件件辦成,這或許是最好的紀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