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播出的《奔跑吧》澳門特輯中,籃球運動員郭艾倫與周深的“撕名牌對決”因過于“激烈”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節目中,職業籃球運動員郭艾倫(身高超190cm)與歌手周深(身高158cm)在蒙眼撕名牌環節艾倫將周深拖拽11秒,雖然未聲明,但肉眼可見,周深出現頸部勒痕、耳朵充血。盡管周深淘汰后立馬表示“沒事”,但粉絲對節目安全性表示強烈質疑。
這一事件并非單方面的情況,在郭艾倫與鄭愷的對決中,郭艾倫也遭遇了鄭愷的過肩摔,最終鄭愷贏得了這場對決。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有觀眾認為節目組未及時制止危險行為,漠視嘉賓安全,以“暴力畫面”博取收視率,粉絲角度要求保障基本防護措施。但也有觀眾認為,此類對抗符合跑男“硬核”傳統,綜藝的本質是娛樂,過度保護會削弱競技真實感。這種分歧折射出綜藝節目在“真實感”與“人文關懷”間的失衡。
如果作為忠實觀眾,其實不怪藝人粉絲發出抗議,“撕名牌”作為跑男的經典項目加上最大看點,“真實熱血”就曾是這項運動的代言詞,早期《奔跑吧》的“跑男精神”以團隊合作、堅持拼搏為核心,如李晨為完成任務受傷縫針、鄭愷與對手激烈對抗仍尊重規則等,均體現競技體育精神。但近幾年,這項運動開始從“真實熱血”轉變為“暴力奇觀”,為挽救收視疲態,節目刻意強化對抗性,蒙眼撕名牌環節中,規則設計偏向鼓勵肢體沖突,甚至出現“拖拽”“過肩摔”等危險動作。這種對“激烈對抗”的過度渲染,模糊了娛樂性與安全性的邊界,導致觀眾對節目價值觀的質疑。
爭議中“玩不起別來”的指責,實則模糊了權責邊界。綜藝節目的安全底線應由制作方守護,而非寄托于嘉賓的忍耐力。
就拿這期節目來說,從周深的角度來看,他本身處于體型劣勢一端,因為客觀的風險不可忽視,且現場無軟墊、無護具,導演組僅靠“喊停”干預(實際未及時行動)很難讓人相信節目組有在安全問題上用心。在競技類綜藝中,嘉賓們確實需要全力以赴展現出拼搏精神,可前提是要保證安全。“敬業”不應綁架藝人安全,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少數觀眾所謂 “刺激” 的需求,而忽視嘉賓的安全,那這樣的節目走向無疑是錯誤的。
對于節目組而言,必須要認真思考一個關鍵問題:在節目中,到底是嘉賓的安全重要,還是游戲效果重要?
(以上觀眾只針對節目賽制,不針對嘉賓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