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車禍,讓4個家庭陷入困境。
今年3月,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青藏高原,皚皚白雪覆蓋著草地。在受害者的房子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人民檢察院針對這起刑事被害人申請司法救助案件召開了“上門”聽證會,綜合全案事實和證據,同德縣檢察院認為受害者家屬的情況符合司法救助條件。
最終,同德縣檢察院向切某等14人發放40萬元司法救助金,讓她們感受到了司法的關懷與溫暖。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救助效果,同德縣檢察院與縣關工委、教育局、婦聯、殘聯、民政局等部門,協商共同推進落實綜合幫扶。
今年以來,青海各級檢察機關深入踐行司法為民宗旨,扎實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總結提煉高效便民的經驗做法,為困難群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人文關懷,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50件,救助73人,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187.5萬元。
聚焦重點群體實施精準救助
西寧市大通縣檢察院組建以黨員干警為核心的“楓暖北川”控申辦案團隊,探索“細心、用心、恒心、愛心、傾心”五心工作法,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司法救助效能,通過精細化辦案流程和個性化幫扶方案,實現“一案一策”精準救助。
青海檢察機關始終將因案致貧返貧風險的脫貧戶、殘疾人、未成年人、困難婦女、低保戶等特殊困難群體作為司法救助工作的重點對象。在各類專項救助行動中,重點關注農村地區因案致困的當事人,讓救助資金精準投向最需要幫扶的人群,充分發揮司法救助在保障民生、化解社會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將司法溫暖傳遞到困難群眾身邊。
為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提升政策知曉度,青海檢察機關對于救助人數較多的司法救助案件,邀請村民參加救助金發放儀式。在救助金發放現場,海北州剛察縣檢察院檢察官不僅耐心講解國家司法救助政策,還在現場召開“司法救助聯席會”,對剛察縣檢察院、民政局、財政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剛察縣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聯動工作方案(試行)》進行詳細解讀,就建立線索共享機制、擴大救助覆蓋面等進行廣泛宣傳。
青海檢察機關還拓展新媒體宣傳渠道,積極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通過制作圖文并茂的政策解讀長圖、生動有趣的動漫短視頻,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司法救助政策要點、申請條件和流程,以生動鮮活的形式講好司法救助故事,方便當事人及時了解政策、提出申請、獲得救助。
構建多維機制拓寬線索渠道
開展司法救助,線索來源是首要。
為充分發揮大數據驅動法律監督提質增效作用,海西州兩級檢察院將數字思維、數字意識融入辦案,依托模型管理平臺激活“沉睡”數據,通過檢察業務應用系統、網上信訪信息系統數據與民政、人社、農牧、婦聯、殘聯等部門重點人群數據的高效碰撞,快速準確識別、鎖定司法救助對象,開啟“數字檢察+司法救助”新模式,大幅縮短被救助人生活情況核查時間,進一步提升司法救助辦案效率。
黃南州河南縣檢察院在縣民政局調取困難群眾基礎數據后,應用“司法救助監督模型”篩查出司法救助線索1條,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在上級檢察機關的支持下,最終為被害人爭取到3萬元救助金。
青海檢察機關還主動深入基層開展摸排工作。海北州海晏縣檢察院以“六小”工作法為抓手,通過“小排查、小調解、小幫扶、小普法、小服務、小關愛”六項舉措,組織干警深入牧區、社區開展常態化走訪,在排查矛盾糾紛過程中同步收集司法救助線索,將救助工作融入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果洛州達日縣檢察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為導向,聯合鄉鎮司法所、人民調解員、村“兩委”成員建立三級聯動排查網絡,對涉法涉訴案件當事人逐一走訪,既化解矛盾糾紛,又挖掘救助線索,實現“救助一案、溫暖一片”的社會效果。通過全面排查案件線索,協調調閱審判機關、偵查機關案件卷宗材料,深入挖掘司法救助線索,實現了司法救助工作從“被動受理”向“主動發現”的轉變。
開展多元救助提升幫扶質效
海東市檢察院通過“領導包案+檢察聽證+司法救助”三位一體涉法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工作機制,辦理了雷某國家司法救助案件。考慮雷某身患多種疾病、身體殘疾,無穩定經濟來源導致家庭困難,海東市檢察院積極履職,協調相關單位對其予以救助幫扶,并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向其發放司法救助金,共同化解了這一起長達20年的信訪案件,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據了解,青海省檢察院以“五聯動工作法”為引領,構建全省救助案件逐級報送省院第十檢察部統一審核,檢察業務保障部核算救助金額,計劃財務裝備局撥付救助資金的工作模式,確保救助的精準性。同時,推動全省各級檢察院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健全協作機制。
青海省檢察院創新“司法+社會”綜合救助模式,突破傳統辦案模式,主動協調民政、婦聯、殘聯等單位,構建“司法救助+社會救助”聯動機制,形成“資金+物資+政策+醫療”的全方位幫扶體系。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履職、簽訂救助金使用承諾書、引入第三方監督等方式,確保救助精準落地。
在海南州同德縣檢察院辦理的上述14人司法救助案件中,檢察機關不僅向切某等14人發放40萬元國家司法救助金,還與縣關工委、教育局、婦聯、殘聯、民政局等部門,協商共同推進落實綜合幫扶。其中,關工委向4戶未成年子女發放救助金4萬元;殘聯對被救助人更某(視力二級殘疾)發放救助金1000元,對更某后續治療、生活情況持續關注;團委、婦聯、民政向被救助家庭發放救助物資;教育局將被害人子女納入“三包”政策;鎮衛生院為5名老人婦女每年免費體檢;村委會將4戶被害人家庭納入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項目。
致力于破解司法救助“一次性”局限,青海檢察機關聯合協作單位定期對已救助對象進行回訪,評估幫扶效果,動態調整方案,堅決防止救助“一助了之”,確保紓困成果可持續。檢察機關將救助后仍需長期幫扶的對象信息及時移送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線索后第一時間移送檢察機關,確保救助鏈條“無縫銜接、不斷檔”。玉樹州兩級檢察院主動對接同級婦聯、殘聯、民政、教育、鄉村振興等部門,明確線索雙向移送標準與程序。西寧市城東區檢察院為未成年人小蔓(化名)爭取到司法救助金4萬元,同時將該線索移送至城東區民政局,為小蔓開展多元化社會救助,協調民政部門將其認定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固定發放救濟金。
青海檢察機關在司法救助工作中采取的一系列務實舉措,切實幫助眾多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彰顯了司法溫度與人文關懷,下一步將繼續深化工作機制創新,提升救助工作質效,為更多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救助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