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萬平方米土地,什么概念?相當于61個足球場,能蓋50棟住宅樓,夠2萬人住一輩子。但恒大汽車把這塊地扔在南沙4年,愣是讓它長滿野草。現在好了,國家一句話:無償收回!這事兒看得人血壓飆升——你以為地是你家菜園子?想囤就囤,想荒就荒?恒大這波操作,何止是敗家,簡直是把國家政策當空氣,把老百姓的期待當笑話!今天咱就扒開這事兒的底褲,看看那些打著“新產業”旗號圈地的套路,到底有多惡心!
一、44萬㎡土地荒成草原,恒大到底在搞什么鬼?
先給不了解情況的朋友補個課:這塊地在廣州南沙,2021年就到了恒大手里,性質是工業用地,專門給新能源汽車項目用的。結果呢?合同簽了,地給了,恒大卻按下了“暫停鍵”。從2021年6月到2025年7月,整整4年,別說造汽車了,連個地基都沒打。現在衛星地圖上一搜,這塊地還是光禿禿一片,據說已經成了附近村民放牛的地方——牛都比恒大懂“利用土地”!
有人可能會說:“人家恒大不是沒錢了嗎?資金鏈斷了,想開工也開不了啊!”這話聽著有理,實則放屁。你沒錢拿什么地?拿了地又不開發,這不是騙地是什么?按照《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企業原因導致土地閑置滿2年,國家就能無償收回。恒大這塊地從2021年6月就開始算閑置,到2023年6月就滿2年了,結果愣是拖到2025年才收回,這里面到底有沒有“貓膩”?還是說某些地方政府當初為了招商引資,對恒大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更諷刺的是,當初恒大拿這塊地時,吹的牛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又是“年產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又是“打造全球領先的汽車基地”,把南沙政府哄得眉開眼笑,估計各種優惠政策沒少給。結果呢?錢可能套走了,地可能抵押了,車影子都沒見著。這種“畫大餅騙地”的套路,簡直是把地方政府當冤大頭,把國家資源當提款機!
二、工業用地變“圈錢工具”,恒大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別以為恒大這事兒是個案,在中國房地產圈,“拿工業用地當幌子,實則搞房地產”的操作,早就成了公開的秘密。你想啊,工業用地多便宜啊!比住宅用地便宜十倍都不止。企業打著“建工廠”“搞研發”的旗號,低價拿地,然后把地一囤,等周邊配套起來了,地價漲了,要么偷偷改規劃蓋商品房,要么干脆把地高價轉讓,空手套白狼,比造車賣房賺得還快!
就拿恒大來說,它本質上就是個房地產公司,玩的還是“高杠桿、高周轉”那套。當初跨界造車,喊出“三年投入500億”,結果錢花哪兒了?可能一部分用來拍廣告請明星,一部分用來買地,真正投入研發的有多少?鬼才知道!現在汽車沒造出來,地倒是囤了不少。除了南沙這塊44萬㎡的地,恒大在全國其他地方還有多少閑置土地?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更惡心的是,有些企業拿了工業用地,象征性地蓋個廠房,擺幾臺機器,拍幾張照片應付檢查,背地里卻把大部分土地閑置著。等風聲過了,再想辦法“變性”——把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或住宅用地。這種操作,不僅浪費國家土地資源,還擾亂了房地產市場,讓真正想搞實業的企業拿不到地,讓剛需購房者買不到房。
三、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別再當“冤大頭”了!
按理說,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發展產業,是好事。但為什么總有企業能鉆空子?關鍵還是某些地方政府太急于求成,為了政績,盲目相信大企業的“畫餅能力”,對企業的實力和項目的可行性不做深入調查,甚至主動降低門檻,違規給政策、給土地。
就拿南沙來說,作為廣州的“新區”,肯定想引進大項目拉動經濟。恒大當時名頭多響啊,“世界500強”“房地產巨頭”,說要造車,地方政府肯定覺得“撿到寶了”。結果呢?寶沒撿到,反而撿到了一塊“燙手山芋”——44萬㎡土地閑置4年,不僅沒產生一分錢GDP,還占用了寶貴的土地指標,耽誤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進來。
現在國家出手收回土地,算是給地方政府提了個醒:招商引資不是“拉郎配”,更不是“比誰嗓門大”。以后再引進項目,能不能先摸摸企業的底?看看它到底是來干事的,還是來圈地的?對于那些拿了地不開發的企業,能不能早點出手,別等土地荒成草原了才想起“處置”?
四、普通老百姓最倒霉!土地閑置,我們的生活被誰偷走了?
可能有人會說:“土地閑置就閑置唄,跟我有啥關系?”大錯特錯!國家的土地是全民所有,每一寸土地都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
首先,土地閑置意味著資源浪費。44萬㎡土地,如果用來建保障性住房,能解決多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如果用來建學校、醫院,能讓多少孩子有學上,多少病人有床躺?結果呢?被恒大扔在那兒長草,這不是浪費老百姓的公共資源是什么?
其次,土地閑置推高房價。企業低價囤地,減少了市場供應,等土地漲價了再開發,房價能不高嗎?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輩子,攢的錢還不夠買個廁所,背后就是這些“囤地炒地”的企業在作祟!
最后,土地閑置破壞市場公平。那些真正想搞實業、想造車的中小企業,因為拿不到地或者拿地成本太高,發展不起來。而像恒大這樣的大企業,拿著國家的資源不作為,這讓其他企業怎么活?市場公平何在?
五、國家出手“收回土地”,能剎住“圈地歪風”嗎?
這次恒大土地被收回,算是給所有“囤地企業”敲響了警鐘:國家的地不是你想囤就能囤的,拿了地不干活,遲早要還回來!但光靠收回一塊地還不夠,要想徹底剎住“圈地歪風”,還得下猛藥!
第一,嚴查企業拿地動機。以后企業拿工業用地,必須提交詳細的項目計劃書,明確開工時間、投資金額、投產時間。政府部門要全程跟蹤,一旦發現企業弄虛作假、拖延開工,直接收回土地,還要罰款!
第二,提高土地閑置成本。現在的規定是“閑置滿2年無償收回”,但很多企業就是鉆空子,拖到2年再象征性地開工。建議改成“閑置1年收50%土地出讓金,閑置2年直接收回”,讓企業不敢囤地!
第三,公開土地使用情況。把所有企業的土地使用情況在網上公示,讓老百姓監督。一旦發現土地閑置,大家可以舉報,舉報有獎!看哪個企業還敢頂風作案!
結語
恒大44萬㎡土地被無償收回,這事兒大快人心,但也讓人五味雜陳。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某些企業的貪婪,照出了某些地方政府的失職,更照出了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漏洞。希望這次事件能成為一個轉折點,讓國家的土地真正用在刀刃上,讓那些想靠“圈地”發家的企業徹底死心!畢竟,土地是用來種莊稼、蓋房子、搞生產的,不是用來給某些企業“曬日光浴”的!
最后送給恒大一句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與其囤地長毛,不如踏踏實實造車。現在車沒造出來,地也沒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也送給其他企業一句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國家的地,百姓的利,誰也別想動歪心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