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亞茹 劉一儒 張迪
7月12日,第674期武漢“名家論壇”在武漢圖書館報告廳舉辦。論壇聚焦“中考考生的多元升學路徑”,邀請武漢育才美術高級中學校長黃為、武漢市旅游學校副校長付貝、武漢市招生考試辦公室高招處(高中學考處)管理七級考務負責人魏禮飛三位專家,為現場考生和家長深入解讀政策、剖析路徑。
活動現場 攝影:鄧尹
政策新亮點:綜合高中試點
付貝強調,武漢市自2024年啟動的“綜合高中”試點是今年重大改革。全市18所試點校計劃招生2800人,在第四批中職志愿中單設志愿。學生高一入學注冊普高學籍,高一學年末提供1-2次機會,可根據學業表現和個人意愿選擇繼續普高路徑或轉入中職教育,實現“一人一籍,人隨籍走”,課程學分互認,為考生提供了更靈活的成長通道。
付貝 攝影:鄧尹
針對7月22-23日的中職志愿網上確認環節,付貝提醒考生及家長:確認至關重要,普高錄取結束后,未被錄取考生務必在規定時間進行網上志愿確認,否則無法錄取。考生可兼報綜合高中、“3+2”及普通中職三類志愿。建議結合成績、興趣、職業規劃,按“沖、穩、保”梯度合理排序20個志愿,盡量填滿。
選擇策略: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面對民辦高中與中職(含綜合高中)的選擇,專家建議家長綜合考慮。黃為表示,民辦高中優勢在于可參加普通高考,沖刺本科機會多,但需考慮經濟成本;中職則更側重職業技能培養。決策應平衡孩子興趣、家庭經濟和長遠發展。付貝認為需要遵循三要素:考察學校辦學水平與優質專業、匹配學生個性與職業意向、參考目標班型近兩年錄取線,并對備選學校合理排序。
打破誤區:藝術教育非“捷徑”
針對“文化課不佳才選藝術”的刻板觀念,黃為校長予以澄清:“藝術是天賦與努力的雙重賽道。頂尖藝術院校競爭激烈,對專業素養和文化課要求逐年提高。”他指出,優秀藝術創作需強大自律、持久熱情、深刻思考和文化底蘊支撐,將藝術視為“拐杖”是過時且有害的偏見。他建議藝考生三年規劃應:高一夯實文化基礎與培養興趣;高二進入專業集訓;高三強化創作思維與文化補弱,全力備考。
黃為 攝影:鄧尹
多元升學:條條大路通高校
付貝強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中職生提供了廣闊的升學空間,中職不再是“斷頭路”,而是升學新起點。除綜合高中路徑外,學生可通過“3+2”中高職一體化、技能高考、高職單招等途徑升入高校。其中技能高考面向中職畢業生,以技能考試為主、文化綜合為輔,升學后待遇與普通高考生相同。
講座現場互動熱烈。許多家長表示,通過此次權威解讀,對職業教育有了全新認識,將結合孩子實際進行更科學的升學規劃。
本期講座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武漢圖書館承辦。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