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衛視消息,2025年7月11日,吉隆坡會議中心的鎂光燈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手第一次真正握在一起。這場持續約1小時的會晤,不僅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中美外長的首次線下接觸,更承載著世界對兩個大國關系走向的審視目光。
魯比奧走出會場時,面對媒體守候區表現出的態度令人玩味。這位曾被中方制裁的政要,此刻展現出罕見的外交姿態:“這次會議富有成效……我們對這次會面感到滿意,認為它具有建設性?!?/p>
此外,針對美國公布新一輪關稅,魯比奧被問到會否擔心加關稅有反面效果時表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魯比奧還說,已宣布的關稅從8月1日起生效,但8月1日前后的某個時間點,仍可能和個別國家達成協議,對關稅額度做積極調整。
魯比奧(資料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美雙方對會談的精準定調。魯比奧用“有建設性、非常積極”八個字描述會談氛圍;中方通稿則同步確認此為“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對話。這并非外交辭令的巧合,而是兩國為關系設置的溫度計。魯比奧更主動釋放信號:中美高層會晤“可能性很大”,但需雙方營造良好氛圍并拿出切實成果。這既是對七個月前兩國元首通話中“互邀到訪”的務實推進,也是對兩國關系回暖提出的明確路徑。
然而平靜水面下的暗流不容忽視。中方會后發布的通稿出現罕見空白——只詳述王毅闡述的原則立場,卻未直接呈現魯比奧在臺灣等核心問題上的回應。這與七個月前雙方通話后明確記載美方表態的記錄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戰略性留白”或許暗示著魯比奧此次表態的敏感性。考慮到會前他公開聲稱要就所謂“中國援俄”提出關切,會場內必然經歷了直率交鋒。中方選擇不公開這部分內容,反而凸顯其對管控分歧的務實態度。
魯比奧(資料圖)
王毅在會談中清晰劃出三條底線:要求美方以客觀理性眼光看待中國,以和平共處為目標制定政策,以平等尊重方式開展互動。這既是原則的交底,也是為“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設定的路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面對魯比奧這樣有復雜背景的美方代表,中方依然堅持敞開對話大門——這份超越個體差異的定力,正是大國擔當的具象化呈現。
這次會晤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中美關系的多面性。雙方在1小時里達成加強各層級溝通、探索合作領域的共識,同意發揮外交部門的關鍵作用。但在微笑與握手的背后,兩國在經貿規則、安全關切、地緣博弈等領域的深層碰撞依然真實存在。魯比奧表現出的尊重姿態與中方展現的戰略耐心,共同構成了當前階段中美互動的特殊注腳。
魯比奧(資料圖)
當世界工廠與超級大國在吉隆灣畔謹慎探路時,這場“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對話至少證明:雙方依然承認共存的必要性。盡管尋找“新時期正確相處之道”注定是漫長征程,但當兩位外長走出會議室時,那條連接太平洋兩岸的鋼索上,似乎又多了一根平衡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