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金磚10國的面,莫迪竟公然陰陽。
近日,金磚峰會召開期間,印度總理莫迪主動提起了關鍵礦產供應問題,強調“任何國家都不該將相關資源用作針對他國的武器”。雖未點名,但印媒在報道時說出了他的潛臺詞,直指這是對我們的“含蓄警告”。
眾所周知,我國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控制著90%以上的稀土加工技術。莫迪此番影射將“稀土武器化”,甚至號召金磚國家共同抵制,莫非已經黔驢技窮?
01 峰會表演:莫迪的碰瓷藝術
莫迪的“正義凜然”,恰恰暴露了印度的焦灼。
就在峰會前一個月,印度汽車業因稀土斷供瀕臨癱瘓,車企CEO們集體求救,甚至警告“7月生產線將全面停擺”。而這場危機的導火索,是印度企業親手點燃的。
據悉,稀土出口追蹤系統曾發出警報,一批運往印企Sona Comstar的120噸稀土磁鐵,在孟買港口“神秘改道”,最終流向美軍工企業。調查發現,該企業偽造了30余份《最終用途承諾書》,謊稱僅用于電動汽車等和平用途,實則高價轉售牟利。
此舉直接觸犯底線,Sona Comstar當即被取消所有稀土進口資格,200噸后續訂單作廢。與此同時,中方立即啟動“動態閥門機制”,實施出口全流程嚴控——從裝船到卸貨,再到最終使用都得實時報備。
明明是自家企業違規在先,莫迪卻在金磚舞臺上扮演“受害者”,印媒更配合炒作“中方卡脖子”,試圖將經濟問題政治化。諷刺的是,印度自身實力平平,卻把“國際碰瓷”玩得爐火純青。
當“大國夢”淪為“碰瓷術”,印度的國際信譽早已被親手砸碎。
02 稀土博弈:20倍碾壓印度夢
一邊高喊“印度制造”,一邊連基礎工業材料都仰人鼻息,莫迪取代的野心不過是一戳即破的泡沫。
印度坐擁全球第三的690萬噸稀土儲量,年加工量僅1萬噸,純度更停留在工業級的82%;反觀我國,稀土年加工量超20萬噸,純度達到了軍工級的99.5%。稀土是工業現代化的關鍵能源,關乎軍工、航空等產業自主權,儲量再豐富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事實證明,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的“野心”,終究是空中樓閣。而印度被碾碎的,又豈止稀土?
03 自食惡果:踐踏規則的下場
莫迪的金磚表演落幕了,但印度車企的流水線還在等稀土“救命”——30多份申請中,最長的已經等了11周,接近80天。
我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并非一蹴而就,是五十年技術攻堅的血汗結晶;而印度的稀土困境,卻是相互勾結的現世報。當莫迪想借峰會向中方施壓時,金磚各國的沉默已是最響亮的耳光。
中方始終以開放的態度與各國合作,但前提是對方必須尊重規則。若莫迪執意以受害者的身份碰瓷,只會讓印度陷入更大的供應鏈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