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稅戰”博弈期間,曾經有人對中方落井下石,那就是臺當局,民進黨第一個配合特朗普政府,絞殺大陸半導體發展,對大陸企業下黑手,不過如今輪到我們出牌了,商務部將8家臺企納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賴清德這回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長期以來,盡管民進黨當局不斷跟大陸作對,勾結美國等域外勢力,但秉持著兩岸一家親的原則,中方還是給了臺當局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通過ECFA協議,臺灣地區從中國大陸賺得盆滿缽滿,哪怕是到了兩岸關系最緊張的時刻,大陸都認真執行ECFA協議相關條款。
然而,臺灣地區在民進黨當局的裹挾下,卻得寸進尺胳膊肘往外拐,幫助美國來對付中國大陸。
就在中方挑大梁,反擊美國關稅戰的關鍵時刻,臺當局與美方沆瀣一氣,宣布將兩家大陸企業納入出口黑名單,徹底切斷從臺灣地區獲取關鍵AI芯片及相關技術的渠道。
民進黨此舉的目的昭然若揭,無非就是不惜犧牲島內利益,也要通過打壓大陸企業向美方“投誠”,換取特朗普政府放過自己一馬,不要在關稅上為難臺灣地區,同時也是“倚美謀獨”的投名狀,其卑劣行徑令人感到不齒。
不過,臺當局如今也是求錘得錘。
日前,商務部發布最新公告,決定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正在展開的立即叫停,自7月9日起正式實施。
國臺辦把原因講得很清楚,賴清德上臺后頑固堅持“臺獨”立場,部分臺灣地區實體助紂為虐,將8家臺灣實體“拉黑”,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謀“獨”挑釁的嚴正警告,誰敢充當“臺獨”爪牙參與分裂活動,必遭國家嚴懲。
實際上,這些臺灣實體基本都屬于涉軍工企業,在民進黨搞“以武謀獨”的過程中,可謂是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如今被大陸“制裁”,也算是罪有應得。
從兩岸貿易情況來看,商務部此次出手,可謂是正中臺灣地區軟肋。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大陸對臺灣地區出口約250.71億美元,其中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等潛在兩用物項占比最高,接近一半,而航空航天材料和特種合金等軍民兩用產品,分別占據8%左右。
而這次被管制的臺灣實體均涉及軍工制造,其所需的高端材料均屬兩用物項范疇,商務部可謂是精準打擊。
從稀土供應來看,大陸每年輸臺約6000噸稀土,也就是說一旦中方“斷供”,那么臺灣地區將出現供應鏈風險,軍工產能面臨沖擊,并且半導體也會受到沉重打擊,其下場不會比美國好到哪兒去。
甚至從某種角度上講,臺灣芯片生產一旦出現動蕩,美西方都將受到無妄之災。
當然,大陸也沒有把事情做絕,商務部明確指出,特殊情況下需要出口的,應該向大陸提出申請,也就是說臺灣地區想要拿到稀土等兩用物項也并非不可能,讓臺當局來談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