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68年,張大千第四任妻子徐雯波的拜師儀式。
39歲的她,身穿旗袍,脖子上戴著珍珠項鏈,雙膝跪地,正式拜師。照片中的徐雯波,雖然弓著腰,只出現(xiàn)了半邊側臉,依然能看到她的美貌,氣質也格外優(yōu)雅。
為了這次拜師儀式,徐雯波準備了很久,還特地請來了許多名家見證。其中,最特別的名家莫過于她69歲的丈夫張大千。
此時的張大千,69歲,已經(jīng)拿了許多國際國內獎項,被選為直接大畫家。胡子花白的他,穿著一身長袍,看著眼前的小嬌妻,十分高興。
早在25年前,張大千第一次見到14歲的徐雯波時,他就知道,這個小女孩絕對有天賦。
那是1943年,張大千剛結束對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考察,回到家中。下人告訴他,而二夫人黃凝素有了二心,對一個會計動了心。
心情煩悶的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作畫發(fā)泄。
越發(fā)泄,就越煩悶。就在這時候,大女兒心瑞也知道父親回來了,特意邀請喜歡繪畫的閨蜜來家中做客。
當心瑞拉著閨蜜的手,親切地張大千介紹時,張大千頓時眼前一亮:漂亮、嫻靜、氣質優(yōu)雅,還格外純情……
這個“閨蜜”,就是徐雯波。那一年,她還只有14歲,對繪畫感興趣的她,一門心思想看大名家張大千的畫作。
道明來意之后,張大千破天荒地慷慨,像個愣頭小子一樣,連忙拿出自己近期的作品,讓她一一欣賞。
旁邊的心瑞看了,格外吃驚。
她很清楚,父親一向喜歡“閉門造車”,作畫的時候喜歡安靜,很多時候就連二太太黃凝素都不讓進,更別說旁人了。
但這一次,他居然拉著一個第一次見面的女孩進了畫室。
徐雯波是成都本地人,家里不富裕,住在城里的姑母家,平時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名家作品,更不用說像這樣近距離地接觸,眼中充滿了欣喜與崇拜。
44歲的張大千,對這種小女生的崇拜,十分受用。
他不由得想起,許多年前,15歲的黃凝素也是用這種崇拜的眼神看著自己。那時候,同樣是川妹子的黃凝素,還會主動給自己當模特。
徐雯波離開前,張大千對她說:“有空可以常來。”
正是這句“常來”,徹底讓兩人的緣分越來越深。
從那天起,徐雯波就經(jīng)常和心瑞一起回家,向張大千請教畫作知識。
在繪畫上,徐雯波確實是個很用心、也有些天賦的人,她不僅能吸收張大千教給她的繪畫知識,還能適時地激發(fā)張大千的靈感。
時間長了,徐雯波就提出,想要拜張大千為師
興趣相投,有天賦、還聽話,按照道理來說,徐雯波一定是個很好的學生。可張大千聽到高她要拜師,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并且還說:“以后你還可以繼續(xù)來,拜師就算了。”
徐雯波心中不解,卻也沒有想太多,繼續(xù)像往常一樣和張大千相處。
很多人揣測,應該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大千就已經(jīng)對眼前的女孩動了心思,不讓她拜師,是因為“志在必得”,未來不想搞成師生戀罷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張大千的小心思暴露了。
有一次,兩人正在大風堂聊天,突然警報聲響了起來,是日軍的空襲即將來臨。當時張大千家中還沒來得及修建防空洞,徐雯波便提出,自己姑母家有防空洞,可以去避一避。
于是,從這天開始,只要警報聲一響,張大千就往徐雯波的姑母家里跑。
一來二去,徐雯波也看出了張大千的意圖。
只是,看出來歸看出來,徐雯波心里還是有猶豫的,一方面是張大千比自己大了30歲,是自己閨蜜的父親,年齡和輩分的差距實在太大;另一方面,張大千在婚姻上,名聲也確實不算好。
張大千雖然只有40多歲,但光有名分的妻妾就有3個,正在和他鬧離婚的二太太黃凝素更是給他生了8個子女。
這樣的人家,嫁過去容易,要想好好過一生,絕對需要十足的智慧。
就在徐雯波猶豫不決的時候,又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張大千的二太太黃凝素,發(fā)現(xiàn)了丈夫的心思。
原本,黃凝素長期被冷落,就已經(jīng)憋著一肚子氣,愛上小會計之后更是對張大千愛答不理。這下倒好,他們夫妻倆,各玩各的。
張大千整日和女兒閨蜜徐雯波混在一起,黃凝素又天天流連牌桌,找自己的樂子。1947年,性格倔強的黃凝素主動提出了離婚,斬斷了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
黃凝素離開后,張大千對徐雯波的追求,也就更明目張膽了。
不管有沒有空襲,都往徐雯波的姑母家跑,徐雯波也很聰明地默認了一切。不久后,48歲的張大千打出一張王炸牌:徐雯波懷了我的孩子,我要娶她。
同年,18歲的徐雯波嫁給了48歲的張大千。
對于心瑞來說,這無疑是個晴天霹靂。在同一年,她的母親愛上了別人,和父親離了婚,父親則娶了自己最好的閨蜜。更絕的是,這閨蜜在不久之后,還要給自己生個弟弟……
照這個趨勢,徐雯波在張家的日子,大概率不好過。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徐雯波是個很聰明的女人,她深知張大千要的是什么。
對于一個功成名就的男人來說,溫柔體貼已經(jīng)太普通了,更重要的是崇拜和成就感。而在張大千身上,徐雯波給足了他這種成就感。
可以說,徐雯波的繪畫技術,是張大千一手調教出來的,她日后取得的所有成就和榮譽,徐雯波都會冠到張大千身上,把張大千哄得一愣一愣的。
在關鍵時刻,徐雯波還會做很多讓張大千感動的事情。
比如,1949年時,張大千想帶著一家老小去探望,但是他動用了所有關系,最終也只弄到了3張票。而此時,徐雯波已經(jīng)給張大千生了一兒一女。
3張票,應該如何抉擇?張大千一張,徐雯波一張,就剩下一張給張大千的孩子們,可張大千能生育,孩子早就超過了10個。
就在這個時候,徐雯波提出,把最后一張票留給張大千和黃凝素的小女兒——3歲的心沛。
她知道,張大千在黃凝素的事情上,一直有愧疚。黃凝素與他25年的夫妻、8個孩子,雖然最后是黃凝素先移情別戀,但說到底還是張大千給的陪伴太少太少了……
徐雯波此舉,克服的不僅是一個母親的天性,還給了張大千極度的寬容。
這次事件后,張大千更離不開徐雯波了,后來,不管他到臺灣,還是香港,亦或是巴西、美國……都一直帶著徐雯波。
當然,張大千愿意帶著徐雯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徐雯波懂事。在張大千流露出對其他女性的感情時,她不會吃飛醋。
20世紀五十年代,張大千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和照顧他的一位女傭山田有過不簡單的關系。黃天才曾經(jīng)在《五百年來一大千》中說:
“大千不在日本的時候,她就回娘家去自己過日子;大千每到日本,她就一定來陪伴;即使大千是由張師母(按:即徐雯波)陪來同游。”
從這里就可以推斷出,大概率徐雯波對他們的關系是默許的。
古語有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但對于徐雯波來說,裝傻和默許,都是最好的選擇。
而她,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開頭的拜師儀式就是其中之一。
張大千在繪畫界確實出名,但在當時比起馬壽華,還是遜色了一些。那會,馬壽華在臺灣不僅是司法界元老,還是藝術界的傳奇人物。
徐雯波成為他的弟子,就等于擁有了“官方認證”。如果沒有張大千,徐雯波再有天賦,恐怕也很難接觸到馬壽華。
我想,這或許就是徐雯波的聰明之處,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1983年,84歲的張大千因為心臟病去世,留下遺囑:“徐雯波伴我余生,個人財產的94%將歸她,剩余部分由子女、妻妾平分。”
后人感慨他們的愛情,攜手36載,感情深厚,不離不棄。
我倒覺得,對于他們的婚姻,用“穩(wěn)定”二次來形容更為準確。
徐雯波包容張大千的多情,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張大千也看到了徐雯波的付出,把自己的資源、錢財,全部留給徐雯波。
一方愿意付出,一方愿意看見。
或許,這就是他們攜手36年的秘訣。
你覺得呢?
參考文獻:《張大千藝術圈》,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19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