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哥
來源:暴財 經pro整理
黃奇帆的最新演講。
好久沒有露面的黃奇帆,最近出席了2025貝殼財經年會上,對當下中國經濟的增長的困境,開出了一劑良方。
方便大家閱讀,暴哥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版。
中國制造規模已經達到全世界30%以上,2010年以前,全世界制造業最重要的十大板塊中,基本看不到中國的身影;如今,我們經擁有五個“領跑”,五個跟歐美“并跑”態勢,中國制造徹底擺脫了大而不強的局面。
但是,中國制造業依舊存在一個很大的短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正制約著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躍升。
先解釋以下,什么叫生產性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來自制造業并服務于制造業,貫穿了制造業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也溝通、連接、促進一產、二產、三產之間的協同發展。比如,如果是6000塊的手機,拆開來里邊上千個小不點的零部件,它的制造成本算在一起最多3000塊,那么還有3000塊是什么呢,就是看不見的軟件專利知識產權,或者芯片內置的各種程序等等。所有的制造品高附加值的基礎,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價值,嵌入到機器裝備的終端產品制作。
黃奇帆指出,生產性服務業是GDP的最大增長極,且作為以科研創新為核心的服務業,是全球獨角獸企業發展的主要板塊。此外,它還是服務貿易的增長極、制造業高附加值產品的基礎以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基礎。
越是發達的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產業體系中的比重越高。目前全球占比:美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50%(14.5萬億美元),歐盟占40%,中國目前僅28%,但增量空間超12萬億美元。
生產性服務業的五大功能
GDP增長極:美國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從1950年10%升至50%,中國的目標2040年達35%、2050年40%,成為最大經濟板塊。
獨角獸孵化器:美國的股票市值70萬億美元,其中獨角獸的股票市值大體占30%,全球最著名的7個獨角獸中(蘋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除了亞馬遜是產業互聯網以外,其它6個是制造業企業,更是生產性服務的大企業,它自己沒有直接干制造業,而是把制造的活委托給代工企業運行,它自己主要就是干生產性服務業。中國獨角獸占比僅10%(歐美30%),需突破“代工依賴”。
服務貿易突破口:中國服務貿易占比 年度全部貿易量 僅12%,而全球平均25%。我們服務貿易發展不夠到位,是因為我們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得不夠到位。
高附加值基礎:生產性服務嵌入產品(如手機軟件、專利)貢獻60%附加值,中國制造業利潤率僅7%(歐美12%-15%)。
全要素生產率引擎:美國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率50%-60%,中國僅30%,生產性服務業是提升關鍵。
總而言之:
現在,我們高鐵、汽車制造、新能源裝備、電力裝備、造船五大領域處于“領跑”地位,在生物醫藥、信息智能技術、芯片生產、高端裝備、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也從“跟跑”進入“并跑”階段。 中國制造規模已經達到全世界30%以上 ,世界第一,而且這第一與第二、第三的差距越來拉大,有可能會像當年的英國和美國一樣保持50年、80年、100年。 這是一個了不得的新的全球第一的格局,這個格局跟201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20%的第一的含金量是有質的不同。
但是,核心短板: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低(27~30%)、服務貿易逆差大(全球平均占比到了25%,歐美到了30%、40%,我們現在處在12%)、獨角獸企業少、利潤率低、全要素生產率不足。
未來目標:到2040年產業結構調整為:制造業25%+非制造業工業7%+農業6%+生產性服務業35%+生活性服務業27%;到2050年中國的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的發展達到40%,生活性服務業25%,加在一起65%,剩下30%是工業(25%的制造業,5%的非制造業的工業),農業比重會進一步下降到5%。
事實上,黃奇帆多次通過主題演講強調過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性,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短板。我們實現從“制造大國”到“服務強國”的轉型,必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支撐中國未來30年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